西欧归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本文标签: 德国 丹麦 工业4.0 智能制造 制造业发展 

   2023年1月22日至31日,时隔四年之后,我再次带领二十多名中国制造企业的高管,展开了一次西欧制造业之旅--第12届e-works德国丹麦工业4.0考察。考察团先后前往德国和丹麦,考察了两家工业软件企业:CODESYS和FORCAM,七家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ifm、通快、施耐德电气、空中客车、丹佛斯、MiR和UR机器人,既有世界五百强,也有典型的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既有百年历史的行业巨头,也有快速成长的新锐企业。此次考察还参观了德意志博物馆和宝马汽车博物馆。这些企业代表性十分突出,给考察团成员带来很多启发。此次考察,我们途经慕尼黑、斯图加特、汉堡和哥本哈根等大都市,也经过了安徒生的故居,丹麦小城欧登塞,领略了德国和丹麦的深秋与初冬时节的风景,可谓收获满满。沿途中,考察团成员热烈地讨论,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分享了思考与体会。本文分享我受此次考察启发,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 百米冲刺 VS 马拉松赛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各个细分行业都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通信、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子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我国领先的制造企业已在全球取得了领先优势,在发展速度和抢抓市场机遇方面,这些行业龙头企业已演绎出惊人的能力。不论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还是华为、三一重工、金风科技、潍柴动力、美的、海尔、中集集团,都演绎出犹如百米冲刺的爆发力。

   然而,不论是此次考察的西欧制造企业,还是在以往e-works举办的30多次国际考察中参访的上百家全球知名制造企业,他们更强调稳扎稳打,明确自身的定位,长期专注在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做专、做深、做精,追求可持续发展,强调绿色低碳。我们考察过的企业都有鲜明的企业愿景和明确的企业使命。这些西方国家的制造企业更有一种跑马拉松的定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造企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瘟疫、地缘政治、贸易保护等,另外,各个行业也有自身的发展周期。随着我们人口出现拐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下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诸多因素的印象,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是不切实际的。我国制造企业也需要从追求高速度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保持稳定盈利,否则很容易出现大起大落。

   此次考察,我们参观了施耐德电气在德国的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该中心突出展示了施耐德电气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和EcoStruxure平台的各类应用场景。在公司介绍的内容中,我了解到,2022财年施耐德电气的营业收入为341.76亿欧元,增长18.2%;净利润34.77亿欧元,增长9%,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财报。而此次考察的全球钣金加工设备的龙头企业通快集团(TRUMPF)的财报也同样靓丽,2022/23财年的营业额54亿欧元,增长27%,息税前利润(EBIT)4.68亿欧元,增长26.8%,研发投入占比10.6%。

   11月8日,我陪同一家央企考察了青岛啤酒。在总的啤酒消费下滑的背景下,青岛啤酒通过推进个性化定制服务,构建柔性供应链和柔性产线,实现了逆势增长。2022年总收入321.72亿元,增长6.65%,归母净利润37.11亿元,增长17.59%。这也是一个优秀的案例。同样优秀的还有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龙头企业汇川技术,2022年总收入230亿元,增长28.23%,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增长20.89%。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发力的过程。希望我国制造企业能够推进长期主义,实现可持续增长。


二. 巨无霸 VS 小而美

   我国制造业发展有一种追求规模的倾向。不论是进入各类五百强的诱惑,还是地方政府之间GDP的角力,都在激发企业不断做大的欲求。然而,恒大和海航集团的崩塌足以让广大制造企业惊醒,如果大而不强,企业就没有发展的跟进。

   而欧洲的制造业除了有一些百亿欧元规模的巨头之外,更多的是深耕各个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例如这次我们考察的ifm公司,就是一个传感器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



三. 专而深 VS 大而全



四. 价廉物美还是优质优价


五. 赢者通吃还是合作共赢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赛道十分拥挤。



六. 低成本还是差异化


七. 原始创新还是拿来主义


八. 金字塔顶与塔肩
  

九. 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发表于: 2023-11-09 20:10 阅读(44)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