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改革四十周年,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四十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然而,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下,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把握先机,建设制造强国,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制造业从业者深思的重大课题。
为了探寻中国制造业的强国之道,从2014年至今,四年多时间里,在李培根院士的率领下,e-works已经组织了22次国际智能制造深度考察。其中,包括九次德国工业4.0考察、七次美国智能制造考察、三次日本智能工厂考察,还前往往英国、法国、瑞典和丹麦等发达国家察,累计考察了上百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每家考察的机构都进行了深入报道。同时,自2002年成立以来,e-works每年都在国内举行二十多场专业论坛、从长期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咨询服务、培训和产业研究,服务了数万家中国制造企业。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企业和发达国家制造企业发展的对比,希望能够从中揭示出一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对我国制定制造强国战略带来一定的启示。
1. 快与慢的博弈
很多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都是百年老店,历经几代人的经营,专注于自己的细分行业,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他们非常重视产品研发投入,注重产品性能与可靠性试验,注重持续改进和持续创新。纵观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一般都很注重优质优价,保持较高的利润率。在保持稳定盈利的基础上,持续投资进行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他们并不追求很高的发展速度,而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两位数的增长,对于西方国家制造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而言,已经是一个很高的速度。
我国企业往往追求高速度,高增长,“弯道超车”、“唤道超车”的口号不绝于耳。的确,我国的一些顶尖企业,例如华为、深圳大疆、海康威视,通过快速创新,“快鱼吃慢鱼”,在一些新兴市场上,打败了西方国家的老牌企业。然而,在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在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方面,在制造过程的精益管理和工业工程、系统工程的应用方面,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国制造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制造”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简单地图快,否则就像“龟兔赛跑”一样,最后不仅不能赶超,差距反而会扩大。
2. 研究与开发,短期与长期的平衡
三菱电机在北美和日本都有研究所,研究的内容十分超前,很多是五年到十年之后可能能够产品化和走向市场的技术,很多研究人员在学术界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富士通在东京的研究所也在开发很多前瞻性的技术应用。
我国不少制造企业引进了西方企业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自主的产品。然而多数企业缺乏对基础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3. 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
随着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掌握所有的核心技术,因此,企业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
4.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在瑞典考察的时候
5. 概念与务实
6. 良性竞争促进科技发展
7. 学术界与工业界,鸿沟还是协作
8. 注重客户体验,需求驱动创新
9. 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
待续。
发表于:
2018-11-21 20:48 阅读(423)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