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币对美元兑美元的中间价首次突破了1美元兑7人民币。这则新闻让我联想到最近一年多以来,暴露出的一系列对中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问题。
在总体上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下,中国制造业却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潜在的风险正在日益增大:
- 人民币持续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使得中国的传统出口行业,如纺织、服装、家电等行业受到巨大的影响。最近看到一条新闻:广东省2007年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下降,现在出口一件毛衣只能赚一块钱。中国制造业传统的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难以体现。
-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而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出现停滞,甚至衰退,以及美元贬值,使得美国的购买力下降。这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出口。
- 原材料涨价的影响。2007年以来,钢材、有色金属、橡胶、油品等原材料均出现迅速增长,对汽车等制造行业带来巨大压力。
- 新劳动法的出台。新劳动法的出台,在保证劳动者利益的同时,使得传统的劳动力密集行业,如箱包、玩具、包装、鞋业等行业的制造企业的用工成品显著提高,很多企业工人严重缺乏,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最近,青岛地区的韩资企业大量逃离,体现了新劳动法对企业的影响。
- 环保法规的实施。中国即将禁止在商场免费提供塑胶袋,这个政策公布后不久,占全国塑胶袋70%市场份额的河南省遂平华强塑胶有限公司倒闭。同时,欧盟对于进口的电子产品的环保和回收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而中国政府将国家环保局升格到部,也表明了加强环保的决心。
- 质量问题对出口企业的巨大影响。中国第二大玩具制造企业佛山利达,由于生产的玩具中铅含量超标而导致大量产品被召回,最终导致其负责人自杀的事件,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目前,广东整个玩具产业陷入了萧条。
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实质是: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靠低成本、低价格生存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企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正在进行洗牌,优胜劣汰。
那么,面对空前的挑战,中国制造企业如何生存、发展呢?
第一,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大量国际制造业进入中国,考虑的第一重要原因,是低成本因素。而中国制造成本的提高,势必会使这些企业未来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如从中国沿海地区转向内地,从中国转向越南等。但是,这一策略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转移本身需要高额的成本,还涉及到低成本地区的法规、人力资源等诸多问题,而且转移会最终导致低成本地区制造业成本的提高。
第二,转变成为技术领先的创新型企业。中国的很多行业,例如彩电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彩电厂商激烈的价格竞争背后,是向国外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商交纳的高额专利费。因此,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企业能够发展壮大的根本方向。例如华为、三一重工、奇瑞等优秀企业,已经拥有了很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但是,制造企业要转型为技术领先型的企业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巨大的研发投入。
那么,当前,中国的制造企业到底如何应对挑战呢?
唯一现实的策略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而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应用以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技术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空前挑战,使得制造企业产生出比以往更加迫切地实施与应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内在需求。
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可以真正帮助企业在理顺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实现生产制造和物流供应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实现生产现场信息的及时反馈,有效监控产品质量、设备,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强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现在再讨论上不上ERP已经没有意义,应该讨论的是如何上和实施的时间表问题。
只有规范业务流程,全面实施与应用管理信息化,中国的制造企业才能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实现对车间现场的有效监控与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及时反馈。而实施管理信息化,不能片面强调企业的个性,应当注重组织服从系统,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最佳业务实践和先进管理思想。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空前挑战。而要应对挑战,全面而深入地实施管理信息化,实现精细化管理,是中国制造企业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出路。
发表于:
2008-04-10 21:25 黄培 阅读(4310)
评论(2)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