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行业的信息化远没有想的那么高大上?

    早些时候,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信息化做了一定的研究,行业涵盖汽车发动机及配件、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燃油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汽车轮毂、钢圈、汽车电器仪表、传感器、汽车空调、安全系统、汽车内饰等细分领域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汽车配件制造工业的发展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自身管理水平、对整车厂的响应速度、零部件的质量管控、成本控制等都直接影响着汽车产业链上的整体效率。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必须协同整个汽车工业转型发展,紧紧围绕零部件发展战略,根据汽车零部件行业实际特点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多层级化方向持续改进。总体看来,汽车行业在两化融合建设方面还是面临许多实际问题。
   
    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不同部件的工艺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就生产特点而言根据产品的不同小批量多品种、大批大量分别占据较大比例。生产特点的复杂性也给汽车零部件的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按订单生产是整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最为典型的生产模式之一,汽配企业根据整车厂的订单需求量和交货期来进行生产安排,其目的在于降低库存,有订单才安排生产,通常在无订单或订单量小的情况下采用预测生产的模式。因此整车厂与其配套厂商之间的协同十分关键,生产排产、订单交期、供应协同都是建立两者良性合作关系的重要指标。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传统生产和供应模式是按订单生产和分散配套供货,这种“配套”关系使其在整个汽车供应链中的参与度较低,发展往往依附于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生产一方面要按照整车厂的生产计划,同时考虑整车厂和市场两方面的配件需求,计划的稳定性难以保障。一旦出现波动,将带来多方面的不确定性,生产节奏被打乱往往给汽配企业自身也造成很大的困扰。而手动排产及调度的方式在应对变化时就会显得尤为吃力。
    
    和整车制造不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目前对于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和远程操作的需求并不突出,生产数据的采集并没有形成物联网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因此生产的智能化是未来信息化深化应用的重要方向。
   
    以上只是浅析,最大的感受还是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领军行业,尽管整车在信息化方面的水平名列前茅,但是其配套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这不仅仅是这个细分行业需要面临和改进的问题,整车想要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其关键的上升空间取决于其产业链上的各个细分行业的协同水平。
    

发表于: 2016-02-29 14:13 阅读(756)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