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告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任何时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是基础研究领域最大的经费支持机构,目前来看,其经费占所有基础研究领域经费的25%。然而,相比那些发达国家,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比例仍非常低。[“最好的科研基金”上考场[EB/OL].http://special.caixin.cn/2011-10-28/100318716.html]。由于面上项目增大并前移,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暴露了创新动能的无力。要创造环境,让静得下心的人可以静心去钻研,让耐得住寂寞的人能坐定下来搞研究,允许失败,耐心等待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核心技术和领军人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如果社会舆论对高等院校的要求定格为“打破企业需求与高校教育之间的不匹配”,只要知道已经证明得到的事实,而不必明了比证明更重要的逻辑思维过程,那么培育学生就犹如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学术环境的转型需要智慧和底气,企业没有这份底气,急功近利就玩不转发展这盘棋;市场少了这点智慧,缺少创新思维就解不开“钱学森之问”。因为培育想象力的空间需要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规划环境。
学术环境转型应该是文化氛围、文化意识的根本性转型。要实现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资源,人才的培育需要合适的学术环境,同样也需要有吸引、展示才艺的“本土化”用武之地。与新兴产业建设相对应,使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把根留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前沿科技取得攻坚实效、积累资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才的竞争就是国家间竞争的主要内容。切不要让“重视”和“投入”仅仅成为“口头”的空洞或“盖房”的表层,事情就实在了。
人才培养、学术生态的学术环境只是思维形式的一种表达方式。潜在的危机随时可能显现,转型形势严峻,实现平稳转型,一则需坚持不懈,另则有危机意识,因为转型才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IBM中国制造业转型之非常道博文征集大赛:核心技术突破需要学术环境转型之四
发表于:
2012-11-12 09:29 阅读(823)
评论(1)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