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zkong先生在我的播客中留言,谈对自主CAE软件产业建设的看法,话说得直接、职业:“我不看好高校体内的开发团队(脱离市场,远离工业界,开发工作不够专业化)。我同意陆先生的观点,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会是最有机会突围成功的实体。”
行业中从事技术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高校注重技术领先;研究所关注专业程度;社会上公司跟着市场随时转向。各有千秋,各领**。然而产业不仅是工程技术的那部分,还得有社会科学的那部分,才算完整。在此也说几句,作为交流和商榷。
CAE软件市场在培育和竞争中,国内的市场几乎是丧失殆尽,要收复失地,开拓领地,需要用些脑筋走走原先没有走过的路,尝试一下。但走之前,先要有所准备才好。
现在国内已经有许多地方在搞自主软件,包括学校的、研究所的,社会上的,都搞得很不容易。为什么国外的学校、研究所能整个系统出来占领市场,而我们却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更多的是做些“排疑解惑”的咨询,软件的普适性受限,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走进市场很难,难就难在为何我们就没有产生个“M、S、C”组合,产生个类似Swanson的企业家。
回想我刚开始想搞软件的时候,是在研究所里,事业单位,计算中心,不愁没活干,搞软件是“横向”项目,旱涝保收,不仅有工资拿,还可以有额外的提成收入。没有压力,动力就不大,全凭兴趣爱好,以后被调去从事自主软件的“公共服务”,才有了干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冲动。
有冲动,有激情,不一定能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的道理有许多,其中之一,想来有这么个关键所在:事业单位,衣食无忧,搞好了“锦上添花”,搞砸了就算交学费,虽难堪但可以换个项目再来。然而真的被搞好了,市场效益和社会影响搞大了,却动了看不见的“奶酪”,成为不随群的边缘人物,到时要谈发展那是不可能的。zkong先生所说的“高校体内的开发团队”处在这个当口,就难保脱离这种出路。搞软件开发、搞产业集成,虽然可以有短期的特殊政策、制度给以保护,但作为整个单位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理论研究和学科培养依然是不变的主流,软件开发在那里是个别的、边缘的,随时随地会随着单位负责人的更迭、变迁而发生临时性制度的变化。如果真的在短时间内被搞好了,其效益和影响“如日中天”,难免又被周围的人所眼红,还想发展又谈何容易,所以所说的不被看好是可以接受的。
要搞清楚所属单位的主体地位,你把“旱涝保收”的太平盛世搞成“死去活来”的“社会竞技场”,等同与在惊涛骇浪中“搏击风浪”的市场主体。搞应用技术的产业化需要有“下海”的决心,有脱离“安逸”生活的准备,当别人还没有想明白,不愿意,不挨骂是你的幸运。
理论研究、软件开发、工程应用,是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的不同环节,要担负市场体系建设、运转重任,确非一人一地可以担当的事情。
对于产业化,可以研究研究,但真要真刀真枪的去干,特别那些具有政府管理责能、教书育人科研的部门,有许许多多的别的事情可以去做,闹个时髦热闹可以,要想干市场主体的那点事有些难。在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该干的作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营生,为啥难,不妨换个思路想一想。其实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都是“利益”给闹的。
我现在已经是个局外人,换个頻道过日子,只是还会关注自主软件的那点事。
发表于:
2012-09-18 15:55 阅读(419)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