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功劳簿” 更上一层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许多领域的计划经济逐步放开,一些敢吃螃蟹的人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不少人体验了一把“发财梦”。大的不说,先讲两件身边小事:
八十年代初期,我一个同事的爱人与几个农村妇女一起贩卖服装,刚开始很不好意思,只批发几件衣服用自行车带着到集市上去卖,几乎每次都能卖得净光,据说天热时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挂在车把上也被人买去了。生意不大,挣钱利落。
也是在这个时期,我一个农村亲戚批发小百货用自行车带着到处赶集,地摊也就两张桌面那么大,挣钱比我这个上班族还多。
搞企业的更有佼佼者,经常听老板们讲述当年客户排队提货、住旅馆等货,收款员用麻袋装钱等发家史。我曾到一家民企当会计,放眼望去一边是不懂财务的老板娘负责记账,一边是楼道上亮丽考究的高档地毯;只是当年车水马龙的红火生意已经过去,经营者的思路痕迹依然犹存。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会给我们许多启示。创业者的成功除了自身抓住机遇敢作敢为,更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消费群体在默默支撑。不能从这两个方面客观的看待企业、客观的看待市场和消费者,难免会头脑发热,似乎真的是老板财运当头无所不能。一时的成功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把它看作是历史机遇,是广大消费者的赐予,便会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回馈社会,满足广大消费者进一步的需求;如果把它看作是自己创造了奇迹,便会掉进“功劳簿”的陷阱,千方百计复制过去的成功。实践证明过去的成功很难复制。
在管理变革当中,我们试图给企业植入科学管理的健康基因,让企业走出粗放式管理模式,以高效灵活科学严谨的新姿态参与市场竞争。这项工程离不开一把手的支持,然而一把手的成功光环同样是管理变革的重大阻力。有些老板根本就瞧不起科学管理,明讲三流的人才干这事,言外之意二流的人搞资本运作,一流的人空手套白狼。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眼看着有些企业在画饼——贷款——再画饼——再贷款的路上越走越远;眼看着有些企业在过去的营销套路上不能自拔,最终被消费者抛弃等等。越是没有科学管控系统支撑的决策越是难以止住,最终连管理变革成果一同断送。
在管理变革当中,我们阻止了有些老板多年养成的随意自收自支、不要凭据的习惯,将企业所有的收支纳入财务核算系统。老板知道这么做是在立规矩,但内心的失落感难以掩饰。从随意支配资源到自己被制度约束,他们容易理解为这是身份的落差。有位老板把出纳员叫过去不分青红皂白猛训一顿,出纳员随即辞职。
在管理变革当中,我们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变得透明可追溯,并调整了一些岗位人选。老板开始大力支持,后来逐步变味,一个重要原因是老习惯曾经发过大财,新做法却迟迟不见利润。这也是部分人给老板施加压力的最大理由,当然还有不能拿到桌面上的理由 。
在管理变革当中,有些老板还喜欢打卦算命,看看能不能再撞大运、发大财。
······
上述种种现象反应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让老板们被动的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好事不见得能办好,好心不见得有好报。他们往往不能从正面理解企业缺少科学严谨的管控体系,一是兜不住财,二是合不成力,三是决策不靠谱;谁推销管理变革,就向谁索问发财梦,似乎不能保证发财的管理变革就不是好变革。显然这种理念是站不住脚的。还有一个问题是许多老板并不认为自己的管理很粗放,因为在关键岗位都有“自己人”,自己每天能收到很多短信等等。他们不明白缺少来自于科学管控体系中真实、完整、透明、逻辑的信息反馈,这些短信之类不知坑了多少人,坑了多少企业。
看来管理变革的推进只定位于“一把手工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得从社会工程的高度深入思考。另一方面,管理变革的核心方法与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强加给它的任何虚幻面纱统统应该拿掉。作为管理变革的推进者应该首先坚持这项原则,为企业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为社会负责。
社会工程也好,实事求是也好,其实离我们都不遥远,甚至我们自身就是亲历者。
前几天和一位退休的基层供销社门市部经理聊天,她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90年代退休,今年70多岁了。她说,自己从参加工作开始门市部就月月盘点,会计每月拿出商品长短和经营结果上报总公司,直到90年代初市场放开门市部撤销都是如此。这期间是40多年的时间。
我问出没出现过商品亏库或账务乱套等等,她说从来没亏库,都是稍有盈余。那时非常注重内部团结和相互监督,再说会计核算很到位,有严格的会计制度和内部程序,出现问题也会及时发现。她还说,自己当经理时和会计关系不是很好,后来调到新单位又和这位会计在一起,没办法,这是公司的安排。
其实这位经理没上过学,是参加工作后学习的识字和打算盘,照样干的有声有色。当年供销系统这样的基层员工和经理很多,有了制度的统一定位和约束,一个个螺丝钉就组成了一部庞大的、遍及广大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
当年全国的供销合作社都是一个管理模式,跟粮食部门一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效的管控体系不一定很复杂,有效的财务核算体系不一定很神秘,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严格监督、形成行规。一旦上升到行业法规,在执行当中就没有为私利而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位经理不喜欢单位的会计,但她没有权利更换,更没有权利撤销,还得求大同存小异,共同遵循和维护管理制度,共同为消费者服务。
一套有效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制度自然有它可借鉴的地方。今天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实践了与市场接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突破,也为老国企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如果民企能反过来同样借鉴老国企的管理经验,将财务核算体系与生产经营过程有机融合,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将是真正的竞争资本。
在依法治国已经开启的今天,行业治理社会监管会越来越到位,这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一代创业者施展才干的历史舞台。愿更多的民企能嗅到新的历史机遇,甩掉曾经的“功劳簿”,向现代企业进军。
真正优秀的企业还得重塑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发表于:
2014-12-17 08:44 阅读(399)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