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想偏
我们谈论企业管理系统的时候,有时说“管控体系”;有时说“操作系统”;有时说“监管体系”,混乱吗?不混乱。每种说法都代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其轴心都是一个。
“管控体系”是俯视,站在管理高层的角度谈系统;
“操作系统”是平视,站在执行层面的角度谈系统;
“监管体系”是侧视,站在相对第三方的角度谈系统。
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让企业管理系统立体化、可视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的管理系统不是为哪个层面、哪个人服务,它是企业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有效运行、凝聚合力、服务客户、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规则,是企业全体员工以及经营关联方的共同无形资产。只有上下齐心统一认识,目标一致共同发力,才能汇聚成正向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能力和管理实效的竞争。
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在厂房设计、工艺设计的同时就融入了组织结构和管控体系的设计:
从设备如何安置,到员工如何流动;
从车间如何划分,到办公桌如何摆放;
从物流如何传递,到盘点如何进行;
从工艺如何检验,到安全生产如何保障;
从仓库如何定位,到各种区间如何界定;
从管线如何埋设,到排污如何处理等等都在科学设计的范畴之内。其实这些内容原本就是一体化的,这种一体化来自长期的实践积累,来自尊重科学的学习能力,来自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广泛共识。这种共识从筹备阶段的方案设计,到投入运行的各项论证,瞻前顾后、节省资源、提升效益、持续改进。
然而,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成熟,也不是所有的经营管理者都能形成科学管理的共识。
我曾到一家投产不久的民企工作,有一次到所属分厂梳理业务流程,这事在总经理办公会上研究过,老板同意。尽管如此,还是安排了一位司机全程跟踪。幸运的是该分厂的会计来自老国企,工作非常认真,业务非常熟练,只要有人给撑腰,他就可以大胆开展工作。我们从原料的接收到产品的出厂,将中间环节以车间为单位进行了职责界定。设计出现场记录的各种表格和操作要领,力求在操作简单的基础上相对精准。分厂厂长很支持,因投产以来一直是一锅粥,扯皮、窝工、原料报废、物件丢失等等是常态,头一回当厂长的他不知道里面的针线活该如何做,很是头痛。车间主任也很配合,有人带头干真实、干正事他们就不扯皮了,还能提出若干现场管理的经验做法。最后我们把各个车间与会计**对应起来,把主要业务及月末成本结转的会计分录列出标准格式来,大家各自按照程序操作,财务部门每月除了出具三大报表之外,还出具库存平衡表明细、生产成本明细、销售业务明细、各项费用明细、实物盘点明细等等,经营状况一目了然。
整个梳理过程我们风风火火忙的不亦乐乎,回到公司还受到老板的表扬,说我刚来到公司就积极肯干不闲着。我把所有的报表都给老板复制一份,还附加编表说明,只是老板从来没有回音。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去了这家分厂,还是司机全程跟踪。这回我不是去创建程序,而是以监管者的角色去检查落实情况。会计把账本、凭证、报表统统摆出来,我们先查看凭证再检查账务,之后我指定几个主要品种进行了现场盘点,结果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整个过程会计熟门熟路,业务又不太复杂,我们三下五除二就把事情搞定了。
一切进展顺利我很有成就感,结果回到公司却挨训了,老板在会议上说我熟悉情况就不出力了。我突然发现老板根本就不理解我去分厂梳理程序的意义何在,我给他一摞财务报表还不如司机的一句话。其实司机汇报的也没错,我第二次去就是没有第一次忙活,至于为什么他就不明白了。
后来我离开了这家公司,当时心里很纠结,现在想想很正常。老板在某些方面能力很强,能搞到钱,也能搞到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用好这些钱,能经营好这些项目。对于缺少正规企业管理实践的人来说,想让他们直接理解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则很难很难,他们更善于用看护一亩三分地的方式来看护自己的企业。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完全不同,比如我一解释表报是怎样产生的老板就打岔,他认为这些东西即不能帮助他拉关系,又不能帮助他卖产品,全是些婆婆妈妈的事。再说多了他就质疑你是不是想插手核心层?这种情形经常让人很无奈。
“老板”这个角色不只有光鲜的一面,也有自我坑害的一面。不会利用科学有效的系统管理工具,就会被层层虚假信息困住:天天抓大事、天天救火场;天天发号施令、天天纠正相同的错误;填不满的“黑洞”、装不完的“大款”;到处吃请、到处撒钱;说不心累是假话,再累也得强撑着。
还有家做项目的企业更是跑偏,老板忌讳大家谈成本;安排业务只讲一半;项目中途反复换人;还让所有员工每天提交工作日志,写明都干了什么、在哪里干的。结果是真干活的顾不上写,或是写的很少,瞎游荡者写的最多,事无巨细洋洋洒洒。其实这些日志根本没人仔细看,包括老板自己。体系不健全,看这些日志有啥用?常此以往有能力想干事的人都走了,项目做不好客户不满意老板就三番五次找人算命看风水,看一回风水折腾一回门头,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关门大吉。
看来旧观念的壁垒打不开,总有股邪火要乱窜,自欺欺人、自以为是、不听良言、伤害企业。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的一场革命,但如果观念跟不上还是要跑偏,该用的抓不住,抓住的帮倒忙。
改变从修心养性勤奋务实开始,尊重科学解放思想,认真学习大胆实践。随着经营环境的逐步改善和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践行。搭**们国家深化改革民族复兴这趟时代快车,诚信经营、勇于担当、科学管理、服务社会就是最好的“风水”;珍惜人才、勇于创新、增强技能、苦干实干就是最好的“红利”!
发表于:
2014-08-25 08:28 阅读(472)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