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中国制造业的革新
本文标签: 校企合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借鉴国外高中等教育发展经验,大力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一种行之有效地校企合作模式,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范玉顺在PTC&WMG联合举办的论坛上如是说。

    作为英国华威大学华威制造集团(WMG)创始人、同时也是英国上议院成员Lord Kumar Bhattacharyya先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WMG的合作模式中,政府、企业和高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英国WMG通过校企合作营造出可持续的创新环境,不仅培养了企业需要的毕业生,也支撑了制造业革新技术的发展。

  范教授认为,当今的制造业面临着四类挑战:第一,全球化的压力;第二,环境资源的压力;第三,个性化的压力;第四,高新技术的压力。通过认识并正视这些挑战,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

    在经济形态正在逐步从资源经济形态向体验经济形态转化的当下,围绕产品服务产生的利润远远高于简单的提供产品。所以,服务创造的利润给了制造业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四大压力的驱动下,在高利润服务的利益驱动下,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也就是从制造逐步向服务渗透,制造业服务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范教授也指出,校企合作分为三个层面:文化、组织和技术。而在中国,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也大概三类模式:第一就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研究中心,高校进行前期开发,而企业进行后期应用;第二就是以课题承担的,学校和企业组成联合研究体,比如中德合作项目“ProNet”;第三类就是企业在大学设立联合研究所,比如清华宝钢物流研究所,就是由宝钢出资然后在清华设立挂牌的,所长、副所长是由清华和宝钢的人共同组成,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高校积极性,也有利于研究所培养人才。

    在组织层面,中国教育部主要推进两大计划:拔尖人才计划和卓越工程师计划。拔尖人才计划主要是培养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把教育、行业、高校和企业结合,以工程为背景进行人才培养。

发表于: 2010-05-31 11:46 天下无人不识君 阅读(1541)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