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委改制”之工业和信息化部系列(四)
本文标签: 新型工业化 

“大部委改制”之工业和信息化部系列 (四)
    ——由“工业与信息化部”通往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在e-works最近一期的《数字化企业》中,篇首一篇《“融合”与“自主创新”》的寄语,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思想。

    联想到本次“大部委改制”,信息产业部在成立10年后的撤消,不是说明信息化处于弱势,相反,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正揭示了我国信息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速,走上新型的工业化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统计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7.9%,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37.6%,占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近90%。可以说,持续高速增长的信息产业已经具备了带动工业化的条件。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迟福林说。

    在信息化过程中,特别是制造型企业,依靠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市场空间、降低能耗污染的实例举不胜举。“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运用得好,信息技术在工业化进程中可以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我国是在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全实现的条件下,在信息化时代推进工业化的。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发达国家一样,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再实现信息化。我们应紧紧抓住信息化的机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推进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避免重走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道路中的弯路。对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我们不仅可以避免,而且必须避免。

    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的意义,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必须承认,我国经济粗放式增长的窘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变。2003年底以来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部分行业地区投资过热等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就在于我国仍未根本改变传统工业化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工业化路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是刻不容缓。资源要节约、能耗要下降、环境要保护、技术要进步,这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各地更多的探索、创新和实践。

发表于: 2008-03-14 15:17 天下无人不识君 阅读(1483)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