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经典版(啄木鸟版、第五版)第6章
程晓华
2023-10-4
那么应该如何控制WIP及其库存数据准确性呢?我们可以运用两种不同的控制逻辑:
一是推式(Push),简单理解就是发料到生产工单(Kit to Order)。
推式方法理论上成立的,甚至是完美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问题却很多,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什么呢?
推式的理论基础或者假设是“一单一清”,即完工一单,生产报工、物料消耗等都要清理一次,尤其是剩余原材料必须要盘点、退仓。
这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那些成本会计们企图搞清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的想法,而且很多公司的ERP实施都是这么做的。但是,理论上越是完美的东西,它被修剪、被抽象得就越是厉害,说白了就是这种模式越是偏离实际。道理有三:
第一: 不同产品或不同工单间共用物料的存在。如下图7-1所示,3张工单(W/O)存在着3个共用物料(B1,B2,B3),它们在逻辑上是按照BOM用量及计划的工单数量被发到了各个工单号上,但是实物呢?
到了车间就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了 – 串料、混用问题不可避免,直到这个产品不做了,或者这些物料不再被使用,问题才有可能暴露出来。这里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管生产的人可能会把黑手伸向原材料供应商。
第二是生产损耗。
100斤面粉做不出100斤馒头,除非加水。
无论什么行业,生产过程中是有损耗的,尽管有正常与非正常损耗之分,但损耗总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意味着BOM用量为1的某个物料,尽管有库存100个,却不一定能够支持完成100个成品的生产。那怎么办呢?
要严格地完成这100个产品的工单,你不是还得去仓库领料吗?
第三是MPQ(Minimum Package Quantity,最小包装)问题。
假设某个物料的BOM用量是1,但其MPQ是1,500,那么,你要完成一个10,000的工单,你投料只能是7×15,000=10,500。工单完工后,剩下的物料就必须退仓,否则就不能做到一单一清。理论上应该剩余10,500-10,000=500的库存,但实际上,大概率事件是,剩余库存不可能正好是500,因为有损耗;其二,无论是否有损耗,你要退仓就必须盘点。但是,考虑到批量生产的连续性问题,一单接一单的连续生产以及错综复杂的、数量庞大的共用物料及其替代关系,要完成这些清理WIP(在制)、盘点、退仓、稽核差异等大量不增值的工作,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是拉式(Pull),简单理解就是发料到车间(WIP)这类库位(Inventory Locations)上,而不是绑定到工单上。
Pull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连续的批量生产,尤其是那种面向库存生产(MTS)。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很难发现WIP中物料的损耗 – 包括正常、非正常的在线损耗以及盗窃、丢失等问题。只有当生产线停产的时候,或者在月底、季度底盘点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现这些问题,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无计划的停线
– 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1/2/3/4版,经典版(第五版、啄木鸟版)已于2023年8月上市,当当网、京东、新华书店等皆有销售)》、《首席物料官》、《决战库存(大陆及港台版)》、《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著作者,邮箱:johnchengbj@126.com TIM订阅号:ITOOTD
发表于:
2023-10-04 08:06 阅读(92)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