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科生对数学的执着 -《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读书笔记(4)
第四章 假设检验与几个估计
2022-4-28
【编者按:上海的马文贤先生是我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做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期间的项目经理,一个典型的“文科生”,但是,对于“高等数学”,他不服,他在执着地坚守并努力着 …… 】
疫情隔离期间,最大的优势,就是多出来了很多连续的时间,可以做一些平时来不及做的事情。
自然而然,读书就成了一件很符合这个特定时期的一个内容。这两天看到新闻说习主席在人大考察,也谈到年轻人读书的重要性,在这里我想说,其实读书不仅仅是年轻人,学生的专利,也是我们这些所谓经历过职场的专业人士需要去做的。
中国传统文化里朱熹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就是让我们去学习,研究事物的特性,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明白事物背后的基本科学原理,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而程晓华老师《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的第四章,恰恰讲的就是这个事情。
这一章节里列出了大量假设检验的工具,带领读者充分做了一次格物致知。大胆假设,小心验证,便是这一章节的概括。
举个例子,啤酒和尿布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也在很多管理学相关书籍里提到,但是大多数的描述里,几乎全是作者本人文字化的描述,作者既不是啤酒尿布数据分析的参与者,也不是啤酒尿布购买群体的代表,却直接从结论角度来向读者讲述这一件事情,然后再配一些优美的文字,图片,使观众觉得很神奇,很厉害,很了不起。可作为观众来说,我们合起书后,除了记住这个故事,却啥都学不到。这就好比股市投资里,有人会用一些所谓的技术指标或者新闻消息来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听上去很有道理,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同样地,市面上经常会有很多所谓管理学书籍,一些所谓的500强管理大师视频内容,或者一些精彩的BOSS演讲,这些内容往往会有很热门,表面上很有含金量。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内容都是专门设计好,为了迎合观众的大脑,让观看的人更轻松,更简单,更快速,更无脑的消化而制作出来。
而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用一种简单粗暴的单一原因来解释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公司里一旦碰到麻烦事情或者问题,大家总倾向于归结为某个人,某个系统,某台设备……而不是自发性地试图寻找真相和原理,问题越严重,越复杂,这种“定罪”现象也越明显。而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就是人类从远古时代写入基因的习惯:在远古时期,资源匮乏,身体为了降低能量消耗,延长下一次捕猎时间,会自然地进入“吹肥养胖”的闲散状态,而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高度消耗养分的器官,因此大脑更会习惯性的处于“偷懒”状态。但面对如今高速发展和高度复杂的世界,我们与远古时代的状态完全相反了,物资不匮乏,但是不能经常“偷懒”或者“吹肥养胖”,自然而然地,这种曾经能帮助人类生存地习惯,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阻碍。
那么,程老师的书中,如何向读者讲述啤酒尿布的故事呢?在这里,我只想说,他以一个公平的视角,与读者站在一起,面对一堆数据,先通过建立假设,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然后再用统计学的验证手段,来反复演算两者之间的某种微妙联系,并且开放性的给出另一组数据,手痒的读者自己也可以再去验证一番,整个过程后,最后就算作者程老师不说,读者也会知道啤酒和尿布之间的关系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如何去描述,分析,理解这样的一组关系,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的中去。
客观的来讲,数学公式往往会让人抗拒不已,陌生的知识让人感到惶恐不安,未曾接触的专业领域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才是能让我们理解世界的最佳途径。我的一位摄影老师曾说:我们要非常珍惜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因为那是婴儿才能拥有的体验。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婴儿的学习能力,是绝对超乎成年人的。因此我们一旦长期对自己进行有意识地训练,不断接触自己未曾涉及的专业,不断钻研未曾精细琢磨的领域,不断尝试接触自己看不懂的内容,很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涌现,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宝剑锋自磨砺出嘛。
已经写了四章的读书笔记后,我越来越觉得程晓华老师的《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这本书,既不是一本单纯的数学/统计学书籍,也不是一本单纯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书籍,而是本能让我们换一种角度看待世界,用一种新的思维解读问题的书籍,只不过作者程老师利用了他最擅长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案例而已。
马文贤,
2022年4月27日 上海
发表于:
2022-04-28 09:13 阅读(234)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