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
——读程晓华老师《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有感
王焕东,歌尔股份
提到数学,无论是对于毕业多年的社会青年,还是许多依然在读的大学生,都会有一种感觉——“头疼”。更何况是对于我这种已毕业十几年(暴漏了年龄)的文科生,除了加减乘除工作中偶尔会用到,像切比雪夫不等式、马尔可夫不等式、贝叶斯估计、泊松分布等这些公式或模型,有种大眼瞪小眼的感觉。
但是,迫于自己对程老师的崇拜,并已阅读了程老师所有的著作、小说及十年博客文章,所以在得知程老师计划要出版《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时,自己还是非常期待的,并在第一时间在京东预定下单。等拿到书翻看目录时,除了第一章的平均值稍微有点自信外,其他六章说实话还是有点打怵的。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程老师后,程老师鼓励我稍微用点心就可以理解里面的模型和原理,于是在程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我熬夜把这本内心感到害怕的书一口气读完了。尽管仍然有部分公式还是看不懂,但似乎未影响我对整本书的理解,关于书中提到的几个数学思维深有共鸣,分享如下:
数学思维一: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规思维方法,就是将看似复杂、毫无头绪的问题用我们已知的或常用的方法转化解决。书中讲到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将圆的面积转化为用多边形的面积来估算解决。通过化归思维使原问题归结为我们熟悉的、简单的、容易的问题,化归思维就是试图用一种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来重新认识问题。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当遇到一时难以解决或比较头疼的问题时,思考下是否可以进行化归,用每个人头脑中既有的思维和经验来转化解决,毕竟天下道理都是相通的。
数学思维二:模型只是工具
什么是模型?就是通过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将其用简单和抽象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为我所用的东西。我们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记住多少公式或模型,更重要的是会运用这些数学思维或模型,辅助我们开展日常的未知预测决策或假设验证。在供应链实践过程中,模型或公式只是我们的锄头和工具,并不能代表我们最终做决策,毕竟供应链管理还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像数学模型、数学分析、ERP等还只是技术的范畴,但“心中无数”也难以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供应链管理更多还得依靠流程、组织、绩效等这些管理措施,也正好验证了程老师那句“供应链管理一半是技术,一般是管理”的真理。
数学思维三:目标不同方案不同
做供应链管理的人几乎时刻都面临基于现有产能、物料、场地、人员等约束而制定目标做出决策。书中有个建模案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在约束条件一致,而只是因为我们要解决的目标不同,如分别是产量最大化、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时,最终导致决策变量也不同。我在做流程变革或优化项目时也是深有体会,对于一项客观事实或当前的问题,当业务部门提出不同方向的目标诉求时,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决策和解决方案。当然,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系统中抽取分析数据辅助我们做判断和决策,形成一种人机互动的效应。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说的那个“头疼”的事情,说了这么多,我们感觉数学其实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不可测,毕竟它们也是由前辈或精英们在大量实践中总结和抽象出来的公式或模型,为我们工作需要时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法,关键在于运用数学思维辅助我们思考、验证和判断,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公式,当需要借助公式或模型分析数据时,就当他们是拿来即用的“新华字典”即可。
发表于:
2022-01-18 15:17 阅读(392)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