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RP的逻辑上讲,所有的物料都应该是齐套来的。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有100万元的原材料库存,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就应该能够做出价值100万元(如每台的物料成本是10万元,就可以做出10台成品)的成品。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可能一台成品也做不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人说,我们今天发现的短缺,把它们补上不就齐套了吗?但问题是,等到第二天,你就会发现,第一天没有短缺的物料,今天却又发生了短缺……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俗话说,事出有因,出了问题,总是有借口的,按照业界经验,大概有这么几方面的“理由”可以解释:
1. 共用物料及需求的波动 – 我本来为A、B两个产品各齐套准备了100台套的物料,结果呢,A产品由于客户需求,提前生产了,而且还生产了120台,那么,等到要生产B的时候,B跟A的共用物料反而不够用了。这时候你需要运行MRP做重新计划(MRP Rescheduling),理论上短缺的物料也是可以通过追加采购来齐套的,但实际上由于采购提前期等因素的限制,有些料你还是买不进来,这样就会导致你的整体库存实际上还是不齐套的;
2. 过量生产 – 跟上面第一条看似差不多,你可能提前生产A了,但是,第一种情况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与客户需求嘛!但可怕的情况就是,你A/B两种产品可能都没有那么多的客户需求,不管是A还是B,有料、有产能你就做了,结果都做成成品了,等客户的真正需求过来的时候,不管是共用的,还是专用的,你都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库存去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了
– 要知道,现实情况是,随随便便一个公司,可能就不仅仅是A/B两种产品,你可能还有C, D, E, F …… 这些产品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共用物料,其关系可能是错综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随随便便哪个产品提前或过量生产,都有可能导致其他产品部分或全部无法齐套生产;
3. IDA问题 – 第四章我们提到库存数据准确性的问题,这个很容易理解,你以为库存是齐套的,ERP也是这么报告的,但实际上因为库存是不准确的,所以导致实际生产的时候原材料不齐套;
4. 损耗、报废问题 – 这个似乎也容易理解,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在很多公司的ERP里面或者手工做采购计划的时候,他们对不同的原材料设置一定的损耗比, 譬如,有的5%,有的3% …… 问题是,实际生产损耗或报废会这么产生吗?正好损耗了3% ?而且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损耗(Line attrition)跟报废(Scrap)是不同的概念,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设置个损耗比例来解决
– 损耗可以通过盘点差异调账来解决,而报废则是必须走MRB(物料评审)来解决,但不管怎么处理,这也是导致库存不齐套的原因之一;
5. 库存策略问题 – 对于关键物料(CPL),我们可能会人为地设置比较高的库存以应对未来物料的可得性;即使是对于一般物料,当我们在制定MRP策略的时候,可能也会人为设置库存不齐套,譬如,设置A类物料的交货频率是6天,B类是10天,C类是22天,目的是A类、B类、C类不同的物料持有不同的库存持有天数(DOS),从而有重点地控制库存。但这本身从客观上就会导致库存从一开始计划的时候就是不齐套的 – 所以,我们并没有说,你一定要刻意地去追求FKR,尽管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去提高库存齐套率,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因为毕竟按照MRP的逻辑,我们的库存都应该是齐套的。当然,我们并没有说库存齐套率越高越好,至少我们也没有说你一定要去追求100%的库存齐套率:你总不至于为了片面地追求库存齐套率,而人为地提高总体库存水平,从而让大多数物料去与仅有的几个战略物料或CPL去齐套?
【注】《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于2020年1月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程晓华先生本人20多年集成供应链管理与库存控制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通过作者亲身处理并总结的大量的案例与实战模型,系统化地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全面优化企业供需链管理的流程(P1)、组织(P2)、绩效考核(P3),全面降低供需链呆滞库存( E&O),提高及时交货率(OTD),提高库存周转率(ITO),从而改善企业现金流(C2C),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率(ROI)。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全面库存管理咨询(TIM)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1/2/3/4版、《首席物料官》、《决战库存》、《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著作者,邮箱:johnchengbj@126.com 微信:cmocheng , TIM订阅号:itootd
发表于:
2020-02-29 09:47 阅读(270)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