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造诣问题
程晓华
2016-1-12
我曾经在14年写过一篇《供应链管理的知识、知道和经验》的文章,里面提到过“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知识”;去年12月份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听席酉民校长给我们这些校外导师及学生演讲,他在讲到一个人的“专业造诣”的时候提到,“宽度”、“深度”、“高度”几个维度,我当时很有感触;正好近期又有人不断地问我“物流本科毕业后,还要去读什么书”之类的问题,我有感而发,决定通过这篇文章谈一下我对“供应链管理的造诣”是怎么理解的。
无论是过去打工的时候管手下员工,还是现在讲课、做咨询项目的时候,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供应链管理没有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至少“没有发射导弹上天那么难”。
难的是,你需要把供应链管理的各个节点,从接单到出货,中间的生产控制与供应商管理,有机地串起来,真正地形成一个链条,一个随需而动的链条。
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你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按照席校长的造诣模型,结合我个人的经验,我的体会是:
1. 你要有宽度 - 我认为这是供应链从业人员必备的“书本知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还是要有的,这是起码要求。
但很可惜的是,很多供应链管理人员由于大多是半路出家(我自己也算是),也可能是受到“经验主义”的蛊惑,过分地强调所谓经验而忽视了自己的理论学习,结果就导致了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语言问题”(见我2013年发表的文章),所谓“鸡同鸭讲”,这一点在我12年刚开始做独立顾问的时候感触特别深。
2. 深度问题 - 大家知道,供应链管理本身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光有书本知识是搞不定的,还需要有“自己的知识”。
通过积极的实践,不断地摸索经验,书本知识就可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至少你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你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是不是好使,如果是,你对所学的知识就会坚定不移地相信,并推而广之,时间长了,你自己就有知识了。
记得我01年开始读北大的业余MBA的时候,我IBM深圳的老板就问我,你为什么要读这个MBA?
我说,闲着没事,镀镀金吧!
他就很严肃地跟我说,错!刚开始你可能觉得它没啥用,即使读完了,你可能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水平马上就提高了一大截,但是,时间长了, they could come together(它们可能会结合在一起)。
他说的,就是知识与经验的结合。
否则,知识永远是浮在表面上的东西,时间长了,也就蒸发了,因为没有深度。
3. 高度问题 - 原则上来讲,有了书本知识,也积极实践了,高度应该不是问题了吧?
其实不是这样的。
经常有客户、读者、粉丝让我帮着推荐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书,也经常看到很多从事供应链管理的人在读书,甚至是有人列了很宏伟的读书计划,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周要读完厚厚的几本书,等等。
读书很重要,但是,独立思考更重要,否则,还是汤(经验)是汤,水(书)是水,高度还是达不到。
我在F公司做供应链总监的时候,有个老计划员,年龄只比我小一岁,当时还在读好像是中山大学的在职MBA,我就问他,你花这么多钱,读这个东西有啥用?
他说我要多学点东西争取进步,您看咱俩年龄差不多,但您的级别比我高多了。
我当时没好意思跟他讲,但心里想,这都熬成老汤了,再往里灌水,这汤还能喝吗?
尽管,老外有句话,Never is too late(永远没有太晚的时候),但是 ......
4. 最后才是个造诣问题 - 我有时候认为,造诣跟造化是联系在一起的。
有了书本知识的宽度,也有了自己知识的深度,通过独立思考,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你是不是就一定能达到一定的造诣呢?
我看是不一定的,所谓造化弄人,最后有没有造诣,要看你的造化了。
你干了10年乃至20多年的供应链管理,因为种种原因,你去干别的去了,譬如说你经不住诱惑,去当官或者去当“风口上的猪”去了,那么,你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造诣也就到此为止了。
供应链管理的宽度、深度、高度似乎都不是很难达到,但要具备一定的造诣 - 这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 )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1、2、3、4版、《决战库存 - 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小说》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全面库存管理互动平台:www.timvalue.net 邮箱 johnchengbj@126.com 微信 cmocheng
发表于:
2017-01-12 11:25 阅读(5957)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