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最流行的词汇莫过于“云计算”了,当大家还在雾里看花的时候,诸多IT巨头们已经纷纷进军这一领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眨眼间,大家便都“云计算”了。
“云计算”的首倡者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靠卖图书CD起家的亚马逊公司,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好像就是以这家颇具创新思想的公司为蓝本的。
“云计算”的意思大概是说在未来的互联网世界里,一旦消费者有自己的计算需求,没有必要再自己装备服务器了,只要提出需求,比如你要做一个有限元计算或者对数据做统计分析,你只要把任务直接发到“云端”上去,这个“云端”就会很快给你结果。我想,这大概和我们每天要用的自来水有些类似,想喝水,打开水龙头就喝水了,不想喝,关掉就行了。多么美妙的世界啊!我们简直可以生活在奇妙的童话世界了。
与“云计算”类似的还有“云存储”,你不需要花钱置办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把数据寄存在“云端”上,省钱省地省管理维护,需要的时候点击一下鼠标就上去了或者下来了,就像神仙!此外,与“云”有关的还有什么“云制造”、“云服务”……我们简直飘飘欲仙了。
所谓“云”,就是说计算到底在哪里进行、具体在哪台电脑上、什么过程,数据存储在哪里、怎么调用,诸如此类的问题,你都不必关心——你只要做的,就是“提出你的计算需求,得到你的计算结果。多么简单!
“云计算”的概念看上去的确很美,让人兴奋。计算过程真的被简化成好像“拧开水龙头就能享用”一样,消费者不必理会真正的计算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也不必在意计算过程是在哪个城市,是中国的上海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还是战火烽烟的伊拉克,这都变得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免去你作为消费者自己建造完整的“专属计算平台”的很多麻烦。
“专属计算平台”的好处恰恰在于它是“专属”的,只为你一个人服务,你想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自己说了算,而且比较放心。但其坏处是,投资大、技术性强,需要拥有一只专属的技术队伍“侍候”它们,况且更多的时候是“吃不饱”,经常闲置,熬油又费蜡。
把“云计算”与“专属计算平台”放在一起比较,不需要高智商,中等偏下的就能明白,自然是前者好于后者,后者需马上扔掉。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并非像逻辑推理的因果关系那么简单,科技进步不一定就预示着人类进步,技术上的逻辑未必等于人类观念上的认知,如果有人再往技术概念中注入商业上的逻辑,在利益的催化剂作用下商业的味道往往就会很重很浓,遮盖住事物的本源。我们愿意迎接新技术的到来和推动新技术的诞生,但面对躲在“云层”后面的新技术新解决方案的应用实践却也需要保持冷静。我们至少需要首先在学术上弄明白新技术的含义,在看看这个新技术与我们的业务实践是否存在距离,然后在面对一些技术商人们推荐给我们的“XXXX解决方案”的时候,才能够辨别出哪些是“能够为我们带来价值的方案”、哪些是“纯粹花钱的解决方案”、哪些是“更花钱的方案”,尽管某些技术商人们一般都会许诺这样的前景:一旦采用了某种方案,用户的某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或者改善,但我们还是要当心才是。我讲这些并非保守和危言耸听,因为大多数的IT解决方案都非纯技术上的逻辑部署而是技术与业务的匹配和融合。
转眼间,越来越多的“云”挂在天上,形成了璀璨的商业景观,有利可图的时候,许多大公司都宣布了自己的云计算策略。“计算模式”虽然变了,但骨子里的“商业逻辑”其实并没有发生改变或者还不知道如何变。
发表于:
2010-09-02 14:31 IT观潮 阅读(2827)
评论(5)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