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的互联网思维
本文标签: 互联网思维 精神分裂 虚拟 现实 

过分的互联网思维,让人们不再相信自己的感觉。德威小屋的故事印证了这句话。

思维本来是在大脑中进行的,脱离开大脑在互联网上的思维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回答?

我想这只是个噱头。难道人们手握鼠标眼观屏幕手指不停敲打键盘的同时人的大脑也就连接到互联网上了吗?人的思维就能够在互联网上跑来跑去进行互联网思维了吗?绝非这么简单。

人可以相像千里之外千年以前和千年以后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人的大脑由此就可以脱离开脑壳,而是说人的想象力的无限性。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而成为智人的根本就是人类具有想象力,而动物没有。长期以来,借助科技进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大航海使得人类了解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而非平面上,太空技术让我们了解了地球之外的空间和进一步的想象外太空的样子。当然,互联网也不例外,它在物理世界之外又映射出了虚拟的世界,以至于我们人未动而心先动,甚至有时让我们搞不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精神分裂”了。

医学把人的精神比喻成两个球,一个真实的,一个虚幻的。当着两个球合二为一时,那么这个人就是正常人,否则就精神分裂了。互联网思维很容易让我们陷入这种陷阱,过分的互联网思维容易导致我们脱离现实而过度的虚拟化而“精神分裂”。

比如巴特勒的恶作剧轻而易举地让“德威小屋”这样一个不存在的餐馆成为网红,成为猫途鹰网站的排名第一。虽然最终不免“见光死”,但也说明互联网上的“圆球”可以独立存在,却无法与真实世界中的“圆球”合二为一。

又比如有人提出的所谓“孪生制造”强调数字化制造复制物理制造的场景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同样也是噱头,不可轻信,制造是现实,虚拟是手段,确莫倒置。

再比如,说人工智能研究者已经能够制造出情爱机器人来取代那些“情感吝啬者”谈情说爱了。我们暂不论证这一“产品”还是“人”的市场前景如何,单从人类情感的特殊性来看,一旦人类“移情别恋”将情感交给机器时,其与“精神分裂”又有什么区别呢?

凡此种种,在技术的冲击下人们片面夸大了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和能动性,给人一种互联网就是“天堂中的花园”的假象。岂不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只不过是我们认识新技术、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而已,我们始终生活在大地上而非互联网上。

我们往前走,但一定要记住回家的路。

发表于: 2018-03-09 16:26 阅读(190)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