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去日本买马桶盖?
本文标签: 生产 企业 物料计划 物控 排产 MRP ERP 

 

一、为何要去日本买马桶盖?

 

家里养小孩的人大都有从日本海淘花王尿不湿的经历,而一旦熟悉日淘之后,就发现有太多东西值得从日本淘了,甚至包括马桶盖。

日淘马桶盖可不是为了便宜。日本马桶盖售价约2000元人民币,但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最大“痛点”是,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专栏中写到,很多朋友去日本旅游都会买马桶盖回来,免税店的日本营业员用难掩喜悦的神情和拗口的汉语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

除了马桶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一淘。

 

很多人买了吹风机,据说采用了纳米水离子技术,有女生当场做吹头发试验,“吹过的半边头发果然蓬松顺滑,与往常不一样”;

很多人买了陶瓷菜刀,据说耐磨是普通钢的60倍,“切肉切菜那叫一个爽,用不到以前一半的力气,轻松就可以把东西切得整整齐齐了”;

很多人买了保温杯,不锈钢真空双层保温,杯胆超镜面电解加工,不容易附着污垢,杯盖有LOCK安全锁扣,使密封效果更佳。

 

据吴晓波所见的冲绳那霸机场,小且精致,规模堪比国内中等地级市的机场,购物团的人涌进去,顿时人声鼎沸,不多时,在并不宽敞的候机大厅里,便满满当当地堆起小山般的货品纸箱,机场的地勤人员大概已然习惯,始终面带笑容、有条不紊,这样的场景大抵可以被看成是“日本制造”的一次小规模逆袭。

有一阵子,到日本旅游顺手抱一只电饭煲回来成为“时尚”,前些年在东京的秋叶原,满大街都是拎着电饭煲的中国游客。

“日本的电饭煲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吴晓波在参观美的产品馆时询问陪同的工程师。

工程师迟疑了三秒钟,然后实诚地回复说,日本电饭煲的内胆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创新,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会黏糊,真的不错,“有时候我们去日本,领导也会悄悄地让我们拎一两只回来。”

“我们在材质上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现在还没有找到办法。”

美的创办于1981年,是全国最大的电饭煲制造商,从1993年开始生产电饭煲,与日本三洋合作,引进模糊逻辑电脑电饭煲项目,逐渐成为国内市场的领先者。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占比的反转,竞合关系发生微妙改变,日本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变得越来越谨慎,“很多拥有新技术的家电产品,不但技术对中国企业封锁,甚至连产品也不外销,比如电饭煲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很多年来,“中国制造”所推行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后发战略已经失效了。

 

驰骋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而今却陷入前所未见的彷徨。



二、中国制造的痛苦

 

痛苦之一,成本优势丧失。

 “中国制造”的成就,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大抵只有一项——成本优势,土地、人力、税收等优势,且对环境保护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形成了制造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可如今,随着各项成本的抬升,性价比优势已薄如刀片;

痛苦之二,渠道优势瓦解。

很多年来,国内企业发挥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本领,在辽阔的疆域内构筑了多层级的、金字塔式的销售网络。可如今,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把信息流和物流全数再造,渠道被彻底踩平,昔日的“营销金字塔”一夜间灰飞烟灭;

痛苦之三,“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

“转型升级”的危机警报,已在制造业拉响了很多年,然而绝大多数局中人都束手无策,近年来,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基础工具,ERP,很多企业已经购买了,有些甚至购买了两次以上,但很少有企业真正用起来,发挥效用,这让50后、60后企业家半懂不懂、面如死灰;

可是,那霸机场候机大厅里小山般、正在打包托运的货箱,向我们揭示了另一个道理,制造业有个非常朴素的哲学:

做电饭煲的,能不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

做吹风机的,能不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

做菜刀的,能不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

做保温杯的,能不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

做马桶盖的,能不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三、中国制造的出路

 

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的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告诉记者,中国更需要的是德国和日本式的创新,而不是美国式创新,提高现有制造业的效率与质量,要比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中国来说更现实。

诚然,立足本行,精益救精,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当今的中产阶层,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愿意为新技术和新体验埋单。这一类型消费者的集体涌现,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中国制造的明天,也许就在于能否让国人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

 

四、中国制造痛苦的根源

 

中国发展太快,强调跳跃式发展,但作为制造业企业,某些方面是不能跳跃式发展的。比如质量管理,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更应强调质量检验及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因为过程质量控制才是产品质量一致性的保证。

作为制造企业的管理工具,ERP的发展经历了“订货点”、“基本MRP”、“闭环MRP”、“MRPII,ERP”等阶段,每个阶段解决了不同的管理问题。

国内的“主流”管理软件厂商,大多是从财务角度对制造业进行理解,因此其开发的“ERP”系统,主要功能是记录,核算。由于不重视,也是由于太难,国内主流管理软件厂商,大多采取了“跳跃式发展”,越过了MRP阶段,或MRP阶段发展不充分,而没有MRP,或MRP不完善,必然导致物料计划不准,采购、生产及库存数据逐渐失去参考价值,从而导致ERP失败。这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国内的ERP失败率高达90%以上(ERP成功上线的标志之一是,采购及生产指令由ERP系统自动给出,这些指令是可以执行的,不会产生计划原因的缺料及呆料

 

 

 

五、中国制造应如何做?

 

首先,应加强研发,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其次,借助合适的管理工具,如助友的U3ERP,解决物控、生产排产及过程质量控制问题

 

助友U3ERP是珠海助友开发的,解决制造业企业生产有关问题的软件。U3ERP的基础是“物料需求计划”, MRP,经过十几年的改进,U3ERP中的MRP已经做到100%准确。这意味着U3ERP给出的采购、生产及外协计划是可以直接执行的,不会产生计划原因的缺料及呆料。

 

    在准确的MRP的基础上,U3ERP的生产增强型可以对生产计划进行负荷分析、排产,并根据排产结果生成工单,工单完成数据可以录入到U3ERP中,作为计件工资的依据

 

    U3ERP的基础信息中,如一个产品的工艺路线设置了某工序需要检验,则生产人员在提交该工序的完工数量后,检验人员自动收到检验通知,检验人员根据预先定义的该工序的特征值进行检验,并提交检验结果,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所有的检验项都进行了检验,若全部检验了,则自动判断检验结果,若超过规定范围,自动提交到业务主管,品质主管处理

 

   工序检验结果自动生成工序质量趋势图,用于调整生产,实现过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网络)

发表于: 2015-06-02 11:15 阅读(884)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