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年约翰迪尔
当地时间5月19日上午,2017美国智能制造与物联网应用考察团冒着风雨参观了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莫林市约翰﹒迪尔(John Deere)的收割机工厂。
1837年,铁匠约翰﹒迪尔凭借仅有的一家铁匠铺、一片废弃的抛光不锈钢,开创了一个梦想——帮助农民不断革新农耕操作,研制出一种不粘泥土的钢犁,从此创立了迪尔公司。经过170多年的发展,约翰﹒迪尔不断壮大,全球雇员达47000人,在11个国家设有工业基地,产品行销售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和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位列世界五百强。约翰﹒迪尔的主要产品有农业机械、高尔夫和运动场机械、发动机与传动系统、车辆和多功能系统、工程机械,其产品被誉为农机产品中的“奔驰”。
图1 位于伊利诺伊州莫林市约翰﹒迪尔
图2 约翰﹒迪尔总部幽静的环境
图3 约翰﹒迪尔的主要产品
进入到约翰﹒迪尔收割机工厂的接待大厅,一辆巨大绿色的收割机静卧大厅中部,团员们见到这个庞然大物无比震撼,纷纷锁定最佳位置拍照留念。
图4 收割机巨无霸
约翰﹒迪尔的收割机工厂建于1970年,面积约55公顷,是20个足球场面积之和。工厂负责接待考察团的是约翰﹒迪尔两位退休多年的老职员,一位是游览电瓶车司机,一位负责讲解。在两位老人带领下,我们乘坐约翰迪尔绿的电瓶车,深入到钣金、焊接、喷涂、装配车间,了解一台农业机械的诞生过程。
我们首先进入钣金车间。这里的主要设备有折弯机、切割机、冲压设备,有很多老设备还在使用中,也采用了一些新设备,如激光切割机、光纤切割机等。这个车间自动化程度并不高,有少量的数控设备用于生产。据老人介绍,公司一直在做持续改善,钣金车间正在进行布局和设备的调整,预计2019年全面完成。
沿着参观路线继续前行,进入到焊接车间和装配车间。由于物料极其庞大,不可能靠人工搬运,车间20多米高的内空,布满了用粗壮铁链传动的轨道,轨道在天地之间错综复杂,完全搞不清楚眼前的零件下一刻会去往哪里,整个车间在浓重的金属色包裹下,像极了美国大片中常常看到的老工业时代场景,各种机械不停运转的一派繁忙景象。
焊接车间基本实现单件流,部分工序采用U形线的方式。在设备方面有60多台焊接机器人,500人手工焊。焊接机器人用于焊接三种不同的产品,甚至有一台已使用35年的机器人,目前仍能正常工作。物料的搬运则通过自动化上下料等助力设备吊装到工位上。我们在现场注意到有些焊接工序依靠人工完成,这样做的原因是需要基于焊工的经验选择焊接材料,保证质量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约翰迪尔特别重视环境和对员工的保护,安装了大量的管道吸收废气,而且效果非常明显,车间里没有明显的异味。
装配车间与焊接车间都在这个巨大的厂房里,装配过程完全采用单件流的形式。每台农机产品正式诞生前,在工厂内要走过11英里的路程。装配过程中完全以悬挂式输送链作为流水线,有些物料采用AGV输送物料到工位。以人工装配为主,实现了按订单生产。
在喷涂车间,则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喷涂流程大致包括前处理、底漆和面漆。该车间1999年建成,前处理和底漆两个大工序是在几个特大的池子里完成的,池子里盛满了不同成分的酸性液体以及油漆,6个跨越池子的天车将不同的巨型零部件根据时间要求放入或吊出水池,完成前处理和底漆后,零部件被悬挂式输送链送入面漆喷涂环节。面漆喷涂由4个机器人从不同的角度组合完成。喷漆之前,通过扫码获得零部件信息,自动调用相应的喷漆程序,然后开始作业。目前,喷涂工艺已完全由生产系统控制,24小时连续工作。
图5 考察团成员与陪同参观的老人的合影
图6 考察团成员参观约翰﹒迪尔展厅
图7 考察团成员登上收割机体验
图8 约翰﹒迪尔总部展示大厅里的文化长廊,从点滴中诉说历史
约翰﹒迪尔目前在物联网应用和智能服务方面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传感器感知设备运行状态,远程诊断,为客户节省维修时间,确保设备运行在最高性能。
约翰﹒迪尔的考察是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参观完后,相对于国内企业有以下几点感受:
1. 这次考察活动参观了福特、哈雷摩托、约翰﹒迪尔等百年老企业,发现他们都非常务实,未盲目追求自动化、少人化,工厂里的设备甚至比国内企业还要落后,而且在参观过程中,接待人员很少提及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实际上在生产布局和设备利用方面,注重人机协作,通过人机协作、自动化物流设备的利用,甚至通过一些简单调整提高物料获取的便利性,来保证制造过程流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2. 参观这几家老企业,都不约而同强调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并融入到员工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约翰﹒迪尔,陪同我们考察的老人退休17年后,仍然回到工厂,每天向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人们宣传他们的企业,老人说他非常自豪,他热爱这个企业。我们在参观时,所到之处遇到的每一个工人都会向我们热情招手,就象在宣传片里看到的都员工有很强的归属感,而这些都是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在这几家工厂中,我们看到很多人性化管理的方面。在有污染的车间里,工厂向工人提供了严密的活动,防护来保障工人的安全;工人在车无统一着装;工人带着耳塞、防护眼镜工作;在工人休息区都布置了自动贩卖机,方便工人的休息与进餐。人性化管理给员工充分的自由度,这大概是美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原因吧。
图9 部分考察团成员登上收割机合影
图10 考察团在约翰﹒迪尔总部的合影
发表于:
2017-05-21 15:03 阅读(3556)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