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们陆续访问了几家德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冠军,以及几家德国著名ERP、MES软件公司足迹覆盖了德国西南、东南及北部的汉诺威。
在这几天的游走中,考察团成员饱览德国宽广的平原、苍翠的森林、幽幽的草场、明黄的油菜花、湛蓝的天空构成的鲜艳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大巴车上,“哇”声不断,有些团员不止一次来到德国,仍惊喜于窗外的美景。上图先。
德国国土面积并不大,35.7万平方公里,比我国云南省面积稍大,人口号称8000万(按常驻德国的王导说,实在看不出有这么多人)。从空中俯视,城镇、村庄星罗棋布,撒在深绿浅绿的大地上。考察团乘坐大巴车穿越原野,奔波于不同的城市,充分欣赏沿途风光。
高速公路两边类似大片的绿草如茵,远处浓密的树林,时而又是大片的油菜花的景象随处可见,乡村的房屋则随意分布在山坡上,每个村镇都有一个小教堂,有的是尖顶的,有的是洋葱顶,蓝天、白云、绿草、明黄,远处点缀几处红顶房子,构成恬静安逸的油画,再加上透亮干净的空气,这环境养眼又洗肺。非常奇怪,一连几天,车窗外都是这样的风景,让我们这些从雾霾中走出来的人丝毫不感到视觉疲劳。过去常常只能在明信片上看到的景色在这里随处可见,突然感觉那并非摄影师高超的技艺,实在是这里随手可得的美。
这里大片的草地实际上是德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牧草,因与欧盟的协定,德国不可向外出口粮食,因此机智的德国人大量种植出口牧草,大片大片的牧草为德国的风景增添了浓烈的绿色。牧草的种植从平整土地、播种、浇灌、收割及打包已完全采用机械化作业,成为实实在在的工业化生产。
在大片的草地中,经常会看到三两棵树聚集在一起,守望草场。而在远处树林的边缘,又常常会看到低矮的树木,开着浅色的鲜花,草地、树丛和高大树林形成沿途错落有致的景观。拉近与树的距离,你会发现,这里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原野,无论哪种树木,并非高大得参入蓝天,都无一例外树冠丰满、姿态优雅。
知识渊博的王导向我们介绍,注重细节的德国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会按照法式园林的方式,安排专人打理树木,修剪、防治病虫害,让植物处于最佳状态和丰满的姿态,使得每一处都呈现出优美的景观。
在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植物的故事。二战后德国是战败国,苏联对德国断水断电,冬天无法取暖。人们想到用木头取暖,但他们并没有贸然砍伐,而是推选了几名植物学家,根据树木成材的周期,挑选出快速成长的种类砍伐,以此有效地保护了森林植被,现在德国森林的覆盖率达30%。
德国的土壤改良也值得一提,德国的土壤原本是很贫瘠的,经过不断更换农作物品种,利用农作物自身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吸引来调节土壤成分,通过这样无污染的自然方式法改良土壤,使贫瘠的土壤转变为肥沃的黑土地。
随着与德国更加亲密的接触,发现只在德国的大城市如斯图加特、慕尼黑有少量的高楼之外,主要是低矮的老房子,市政的建设并未因经济和科技在不断发展,对旧城区大动干戈,而是有效延续、保护和修缮。德国的民居多为坡顶小屋,一般两层或三层,都有大大的红瓦坡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鲜艳。而深山里的房子是米字形的木梁,叫做法兰克福排屋。这里因为土地私有制,很多农民既继承了宽广的土地,也从老祖宗那继承了漂亮的房子,对于这些坚固的老房子,也在不断的修缮和继续传承中。屋外的小花园被一丝不苟地打理,种上各种高度不同的植物,开出不同颜色的鲜花,窗台上也要放满鲜花,给路过最好的景观。
王导打趣说,如果团员们有孩子要在德国恋爱的话,一定要找农民家的孩子,在这里农民拥有大到你不能想象,他们是真正的土豪。
在与德国的亲密接触中,使我对德国的认识从理性转变到感性:严谨、规则、勤奋、创新。十几年前,我参加ISO9000贯标的时候,感受到质量体系的思想和各层工具如检查清单、流程文件等对工作的有效指导,从那时,开始认识到德国严谨、规划的作风,崇尚并膜拜着。而在这次考察中,这种精神从植物种植、道路设计、建筑与家居,到企业的生产制造无不体现。再举几个小例子来更深地认识德国:
1) 大巴车司机每天开车时间超过12小时后,必须休息满11个小时才能再次上路,在高速上行驶2小时必须要休息15分钟以上,可见交通法规具体严密。
2) 高速公路商的隔音板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最简易的、可以种植物的花槽、用木板拼成漂亮图案的,等等,从这样的细节可见德国人一丝不苟和勤于思考。
3) 我们参观的一家企业,工人对自己完工的产品实施质检,并实实在在保证质量,在国内这种方式很难满足一次交验合格率。
4) 我们参观的几家企业基本都以机械制造为主,每家企业车间标识标线清晰,地面没有一丝油污,5S管理极其规范。
5) 我们参观的通快集团是一个家族企业,在工厂建设是极具创意,车间之间的走道设计为后工业时代的画廊,员工休息区设置在露天的小竹林中,将冰冷的制造与绿色环境完美结合。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可以是卫生间磁砖填缝保持无一例外的相同宽度;可以是几百年来古城里地面一直完好的石头路;可以是把轴承做到转得停不下来,精工出细活,才能保证产品可以用上几十年、几百年。这样的工匠精神并没有因为工业的发展而废弃,而是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精工细作的精神结果,成就了德国很多常青的行业冠军和家族企业隐形冠军。
发表于:
2016-04-27 22:02 阅读(15094)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