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最新评论

高屋建瓴。 --joyopod
Mark,用的时候好好学习 -- 超级马力
不错啊,支持下 --Louiepy
顶一个,实在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很好的文章 --xj000
好文,学习了~~ --传奇
近期都要求重新签订合同,是由于公司经营一直不好,目前负债累累,现金流断裂,拖欠员工薪资,核心人员外流等。
因此公司领导准备重组公司,将技术骨干和产品等转移到新成立的公司,重新创业,一劳永逸地解决负债和冗余人员等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一起把公司搞好。
--【匿名用户】:清风明月
感谢分享,您的博文已入选e-works社区简报(2010.10.19),查看地址:http://www.e-works.net.cn/ewkbbs/dispbbs.asp?boardid=220&id=97316&star=1#97316 --传奇
强烈抗议天河公司强迫我们辞职后再和其他公司签合同。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平台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不同业务软件之间衔接的问题 --山东勇哥
好,值得学习 --洛宇
好文,收藏! --小豆豆
好文章,赞一个! --李翔
感谢分享,您的博文已入选e-works社区简报(2010.09.26),查看地址:http://www.e-works.net.cn/ewkbbs/dispbbs.asp?boardid=220&id=95798&star=1#95798 --传奇
学习了。谢谢~~ --传奇
决定结果的因素有三个:人,过程,技术。在三鹿事件中,问题的根源在人,人在社会,所以关键是社会评判标准出了偏差。三鹿事件的时候处理也是远远超出了企业本身,正说明这点。 --arpaxu
PLM领域即将进入新的博弈时代,有道理! --jyfzjxzdc
不错,了解新的形式。感谢! --飘然
另外就我知道的,金碟的用户报怨还真的是挺多的,呵呵! --lipingcoco
在之前的选型中,曾经接触过清软英泰和艾克思特,感觉他们的架构不是很好, --lipingcoco

博客还未审核,不允许显示!

# re: PLM协同工作管理技术对制造企业业务的有效支持
2009-02-17 14:55 | 玛门 | 1楼
写的很好 ,很实用!
# re: PLM协同工作管理技术对制造企业业务的有效支持
2009-02-19 22:34 | Sempron | 2楼
我不知道作者知不知道企业的流程是分层次的?

你把一个产品开发流程做成一个大流程?

# re: PLM协同工作管理技术对制造企业业务的有效支持
2009-02-19 22:39 | Sempron | 3楼
我想请问:作者认为什么是“协同”?

企业的协同需求是什么?

文章中说的“协同能力低”,这里的协同能力只得又是什么?

除了一些概念辞的堆砌,文章缺乏说服力。
# re: PLM协同工作管理技术对制造企业业务的有效支持
2009-02-20 09:12 | chestbj | 4楼
回Sempron:企业流程肯定是分层的啊,大流程可以采取流程来分解任务,大流程也可以采取项目的模式,通过项目计划任务等管理,项目计划交付件归档的评审或审批通过小流程。
我所讲的协同是一个项目团队人员在统一的工作环境下,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比如:从产品研发项目决策,开发需求包,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单元测试到试生产等整个过程,通过系统建立统一工作环境,使部门工作目标统一,各组织实现协同工作。
# re: PLM协同工作管理技术对制造企业业务的有效支持
2009-02-20 12:22 | Sempron | 5楼
感谢chestbj 的回答。
那问题又来了。

首先需求是什么形式定义的呢?你怎么保证各协作小组之间对于责任的明确?什么技术来保证这些约定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呢?

需求怎么约束设计呢?是用什么手段?系统里面有实现么?

具体点说,就是当一个小组修改了他们的设计的组件或零件,他怎么才能知道这些修改不需要通知其他小组的人?

如果需要通知,应该通知哪些小组?也就是更改影响分析。
我想协同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减少更改。加强沟通。
# re: PLM协同工作管理技术对制造企业业务的有效支持
2009-02-20 12:48 | 旭旭 | 6楼
回Sempron:
1.需求可以通过需求树来管理,目前我们还只能支持通过链接关系建立需求树,需求树主要供产品线管理办产品经理(LPDT)分配项目计划使用,其他人员最多浏览。项目任务发布后,各开发代表(RDPDT)接收开发任务,开展自身相关工作。至于怎么样保证这些任务保质保量的执行呢,企业一般有产品线质量管理师,所谓的PQA,监控项目计划执行的程度和交付件的质量,目前是通过PQA监控来保证,交付件质量是通过交付件审批流程的签审率来保证,系统记录交付件的签审通过率。
2.至于您说的变更,有专门的ECN变更流程,变更之前需要分析影响的范围,如果某一零件变更影响了其他部门人员设计的零部件,业务上可以通知影响的其他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至于这个变更是否造成其他人员跟随变更,由被通知的负责人决定,如果需要变更,被通知的负责人需要创建子变更流程。
3.至于这些修改是否应该通知那些人,变更申请者首先通过影响分析,然后开变更评审会,再执行是否正式变更。
4.您说的很对,协同的目的就是加强沟通和减少变更。
不知道我的答复是否令您满意,加强沟通,我的qq:15758645,欢迎您加我,我们深入聊。
# re: PLM协同工作管理技术对制造企业业务的有效支持
2009-02-26 19:57 | Sempron | 7楼
谈到协同,就不能不面对MCAD的集成。

想请问,你们的PDM系统中有没有“工作区”或类似的概念?
打开一个装配是怎么处理地呢?是在pdm系统中提供一个按钮点击就可以直接将装配和子件传递给cad系统打开还是其他方式?

当三个工程师协同设计时,比如甲装配丙丁设计的零件。
丙设计了一个法兰,上面原来是6孔。丁设计螺栓(非标),甲已经把丙丁的零件装配上了(使用UG的阵列装配)。这时,丙根据某种原因把法兰的孔由6改为12孔。(假定此时候设计还没有发布,还在设计中状态)。然后保存,这时候pdm系统中一般应该生成该cad文档的一个小版本或则版次。然后甲登陆系统,系统是否会提示甲更新版本?甲在pdm中使用UG打开装配,UG是否报错?

3,对于靠PQA来检验需求是否达到。
我认为: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句话大家都认同吧?

没有提供需求跟踪矩阵么?没有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工具么?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