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歌德(Goethe),德国诗人
请先用几分钟的时间简短回答以下两个问题,这对你培养习惯三将是非常重要的。
有哪件事,你经常做的话会对你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的正面影响,可是却迟迟没有去做?
在事业上有哪件事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我们过一会儿再讨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现在先步入正题——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这个习惯落实了前两个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展现出积极主动与确立目标的功夫。
要事第一是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
前面已强调,管理不同于领导。领导是力道十足的右脑活动,有某种哲学为基础而更近乎艺术,讲究的是关于人生目标、使命等大道理。
不过大方向确定之后,应落实于日常生活,此时管理就显得异常重要。管理是分析、推理、规划、应用等左脑所擅长的活动。我个人对此的格言是:左脑管理,右脑领导。
独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除了自我意识、良知与想象力之外,真正使有效管理成为可能的是人类的第四个天赋——独立意志。有了它,人类得以做各种抉择,并依据这些抉择行事。因此独立意志是有效自我管理的先决条件。
独立意志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屡屡创造奇迹。不过对一般人而言,如何在日常每个决定中发挥独立意志,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独立意志的强弱,可由自制力——是否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见出端倪,因此自制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品格。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自制力一词来源于信徒,他们信奉一种哲学,一套原则或价值观,信奉一个压倒一切的目标或代表这个目标的人。
换句话说,自制力来自内部,那是独立意志的作用。你是你自己内在价值观的信徒,具有让感情、冲动和情绪服从于价值观的意志和品德。
葛雷(E.M.Gray)所著《成功的共通性》(The Common Denominator of Success)一文,深获我心。终其一生,葛雷都在寻找所有成功者共通的秘诀。最后他发现,勤奋、运气或灵活的手腕虽很重要,却非关键,惟有掌握重点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他说:
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
强烈的进取心可使人勉为其难,排除不急之务的牵绊。
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的演进
习惯三触及许多人生管理与时间管理的问题,我研究多年的心得是: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所在。
有关时间管理的研究已有相当历史。犹如人类社会从农业革命演进到工业革命,再到资讯革命,时间管理理论也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这种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人发现,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崩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机会。于是许多人放弃这种过于死板拘束的时间管理法,回复到前两代的做法,以维护生活的品质。
现在,又有第四代理论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别让琐务牵着鼻子走
表五-1是根据新一代个人管理理论,将耗费时间的事务依据急迫性与重要性分为四类。急迫性是指必须立即处理,比方电话铃响了,尽管你正忙得焦头烂额,也不得不放下手边工作去接听。一般说来接电话总要优先于你的私人工作。
许多人不会在与你通话时让你手持电话,等上15分钟再回来,但换了在办公室,这些人却常要你枯等至少15分钟,好让他跟另一个人通完话。
急迫之事通常都显而易见,推拖不得;也可能较讨好、有趣,却不一定很重要。
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一般人往往对燃眉之急立即反应,对当务之急却不尽然,所以更需要自制力与主动精神,急所当急。
表五-1中,第一类事务既急迫又重要,人生在世,无法避免。危机处理专家或有截稿压力的文字工作者,更是经常与之为伍。如果只专注于这类活动,终有被问题淹没的一天。他们惟一的逃避之道,便是做些无关紧要的活动(第四类),至于急迫而不重要或重要而不紧迫的事便被抛诸脑后。
也有人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急迫但不重要(第三类)的事务上,误以为愈急迫就愈重要。其实,急迫之事往往对别人而非对自己很重要。
只重视第三、四类事务的人,拥有的并非有意义、负责任的人生。懂得舍弃这两类无关紧要之事,对第一类要务也尽量节制,以投注更多时间于重要但眼前尚不急迫之事(第二类),才是个人管理之论。
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相反地,真正有效能的人,急所当急、不轻易放过机会并防患于未然。尽管也会有燃眉之急,但总设法降至最低。
现在,回到本章开头的两个问题,请查看自己的答案属于以上哪一类事务。依我推测,答案多半是第二类。因为重要,才会使生活大为改观,却因为不够紧迫,所以受到忽略。但是只要我们立即着手进行,效能便会大为增进。
我曾问过一家购物中心的经理人员类似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与承租购物中心的各商店老板建立良好关系,最有助于业绩进展。这属于第二类活动。
但经过调查发现,他们只有不到5%的时间用在这上面。这也难怪,太多的事情使他们分身乏术:开会、写报告、打电话等第一类公务已经使人筋疲力竭。纵使难得与各商店老板接洽,也不外乎收帐、讨论分摊广告费等令对方不快的事。
至于承租商店者则各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们希望购物中心的管理人员能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于是购物中心方面决定改弦更张,在理清经营目标与当务之急后,就以1/3的时间,改进与各商店的关系。施行了1年半左右,不但业绩提高4倍多,经理人员也成为各商店的倾听者、训练者与顾问,不再是监督者或警察。
因此,不论大学生、生产线上的工人、家庭主妇与企业负责人,只要能确定自己的第二类要务,而且即知即行,一样可以事半功倍。用时间管理的行话说,这叫作柏拉图原则(Pareto Principle)——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勇于说“不”
若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
我的妻子曾被选为社区计划委员会的主席,可是既放不下许多更重要的事,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后来她打电话给一位好友,问她是否愿意在委员会工作,对方却婉拒了,我的妻子大失所望地说:“我那时也能拒绝就好了。”
这不是说社区活动或社会服务不重要,而是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急迫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我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任师生关系部主任时,曾聘用一位极有才华又独立自主的撰稿员。有一天,有件急事想拜托他。
他说:“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不过请先了解目前的状况。”
他指着墙壁上的工作计划表,显示超过20个计划正在进行,这都是我俩早已谈妥的。
然后他说:“这件事急事至少占去几天时间,你希望我放下或取消哪个计划来空出时间?”
他的工作效率一流,这也是为什么一有急事我会找上他。但我无法要求他放下手边的工作,因为比较起来,正在进行的计划更为重要,我只有另请高明了。
我的训练课程十分强调分辨轻重缓急以及按部就班行事。我常问受训人员:你的缺点在于——
(一)无法辨别事情重要与否?
(二)无力或不愿有条不紊地行事?
(三)缺乏坚持以上原则的自制力?
答案多半是缺乏自制力,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那是“确立目标”的功夫还不到家使然。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轻重缓急”的观念,自然就容易半途而废。
这种人十分普遍。他们能够掌握重点,也有足够的自制力,却不是以原则为生活重心,又缺乏个人使命宣言。由于欠缺适当的指引,他们不知究竟所为何来。
以配偶或金钱、朋友、享乐等为重心,容易受第一与第三类事务羁绊。至于自我中心者难免被情绪冲动所误导,陷溺于能博人好感的第三类活动,以及可逃避现实的第四类事务。这些诱惑往往不是独立意志所能克服,只有发乎至诚的信念与目标,才能够产生坚定说“不”的勇气。
一、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二、平衡: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有人以为某方面的成功可补偿他方面的遗憾,但那终非长久之计。难道成功的事业可以弥补破碎的婚姻、孱弱的身体或性格上的缺失?
三、有重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虽不紧迫却极重要的事。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单位订定计划。一周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标的,但基本上7日一体,相互呼应。如此安排人生,秘诀在于不要就日程表订定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四、重人性: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重心的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因此有效的个人管理偶尔须牺牲效率,迁就人的因素。毕竟日程表的目的在于协助工作推行,并不是要让我们为进度落后而产生内疚感。
五、能变通:管理方法应为人所用,不可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六、携带方便: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根据实际经验,我设计出一种符合以上诸条件的表格。其实,许多优秀的第三代管理工具,也值得采用,只是实际做法或具体运用因人而异罢了。以下举实例说明如何以原则为重心,建立起充分掌握重点的一周行事历。
个人管理四步骤
有效的个人管理可分为四个步骤:
●确定角色——首先,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就把这时闪过脑际的角色逐一写下。除了“个人”以外,父母、儿女、职员、老师……凡是你愿意定期投入时间精力的,都可以纳入其中。
不必想得太严肃,仿佛立下终身职志,只须考虑未来一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即可。
请看以下两例,是一般人如何看待他们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一、个人
二、丈夫/父亲
三、新产品经理
四、研究经理
五、人事经理
六、行政经理
七、公司董事长
一、个人发展
二、妻子
三、母亲
四、房地产推销员
五、主日学老师
六、交响乐团董事
●选择目标——其次,为每个角色订定未来1周欲达成的2至3个重要成果,列入目标栏中(请看表五-2)。
这些短期目标应与使命宣言中的终极目标有所关联,至少有一部分如此。即使不曾写过使命宣言,也可以自己设想每一角色及重要目标。在未来1周的目标中,务必有一些真正重要但不急迫之事。
●安排进度——现在,根据上面所列目标,安排未来7天的行程。比方说,目标之一是完成个人使命宣言初稿,那么不妨在周日抽出连续2个小时完成此事。通常星期日(或一周中对你最有意义或最特殊的一天),正是思考如何提升自我及规划一周行事的最佳时刻。
再比方,锻炼身体是你的目标,那么不妨安排3至4天,每天运动1小时。
有些目标可能必须在办公时间完成,有些得在全家共聚一堂时实现。
每个目标都可当做某一天的第一要务,更理想的是当做特殊的约会,全力以赴。对本年度或1个月内已定的约会则一一检讨,凡是符合个人目标的加以保留,否则便取消或更改时间。
在表五-2中,一共有19个目标,大致都很重要,分别安排在7天内。左下角的方格是“精益求精”栏,提醒你定期就身体、心智、精神、社会情感四个层面,来检讨追求人生目标后的情况。详情请参阅第十章。
经过一番规划,这张“一周行事历”中,居然还留有不少空白。足以应付突发事件,调整工作日程,建立人际关系,或偷得浮生半日闲。由于一切都在个人掌握之中,便无须瞻前顾后。
●逐日调整——每天早晨依据行事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务。第三代理论强调的逐日计划行事,在此可以派上用场,使事情井然有序,不致因小失大。
从以上的实例,你是否已心领神会这种做法的可贵之处?依据我个人的心得,以及许多人受益的情形,我深信这种做法确实不同凡响。
执行程序
第三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就仿佛程序设计员设计出程序后,计算机必须加以执行。
顺从别人的意愿,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务,或无牵无挂地享受既不紧张又不重要的活动,岂不轻松愉快?至于执行自己依理性原则设计出的程序,则或多或少考验着自制力,此时就得靠诚心正意的修养功夫,坚定意志。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先安排妥当的行事历,必要时仍须有所更动。只要把握原则,任何调整都心安理得。
我有个儿子,一度对追求效率十分着迷,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相当紧凑。到后来,日程表居然已细分到以分钟为单位。记得有那么一天诸事顺利,他依计划洗车、借书……但到了“与女友分手”这一项,事先的计划完全打破。
原本他只安排了10至15分钟打电话,向女友解释一切。没想到,解释了1个半小时,还难以收场,因为女友实在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这再一次证明,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为人父母者,尤其是母亲,常耗费所有的时间照顾小孩,以致一事无成,备感挫折。但挫折多来自有所期望,而这期望反映的却是社会价值观,不是个人的价值观。若想要克服因社会价值观而产生的内疚感,可以依靠习惯二——以终为始。
第四代个人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承认人比事更重要。而芸芸众生中,首要顾及的便是自己。它比第三代理论高明之处是:强调以原则为重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高效能的秘诀——授权
授权是提高效能或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
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已故名企业家潘尼(J.C.Penney)曾表示,他这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放手”。在发现独立难撑大局之后,他毅然决然放手让别人去做,结果造就了无数商店、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由此可见,授权也与公众的成功有关,这一点留待第六章加以讨论。此处专论授权与个人管理技巧的关系。
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凡事不假外求。不放心子女、宁可自己洗碗的父母,自绘蓝图的建筑师或自己打字的秘书,都属于这一类。
反之,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比如分派子女洗碗的父母,领导一群设计人员的建筑师,或监督其他秘书与行政人员的执行秘书。
假定事必躬亲者花1小时可产生1单位的成果(如图5-7),那么管理者经由有效的授权,每投入1小时便可产生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成果,其中诀窍不过是将杠杆支点向右移而已(如图5-8)。
两种类型的授权
授权依型态可分为两种,一是“下达指令”型,一是“充分信任”型。
下达指令
放不开手的管理者坚持一人独挑大梁,属下惟命是从,意即不做任何决策、不负任何责任。
有一次,我们全家去滑水。擅长滑水的儿子由我驾船拖着滑行,我的妻子负责拍下他的精采动作。起先我叮咛她慎选镜头,因底片所剩不多。后来发现她对相机性能不熟,就频频面授机宜:要等太阳落在船的前方,且儿子表现美妙动作时再按快门。
可是愈担心底片不够或妻子技术欠佳,我愈无法放手让她拍。到最后,演变成我下口令,妻子才按快门。
这就是下达指令型的授权,必须亦步亦趋地监督。这种方式常被采用,但成效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够如此事无巨细地管理属下呢?
充分信任
充分信任型的授权,才是有效的管理之道。这种方式注重的是结果,不是过程。获授权者可自行决定如何完成任务,并对结果负责。起初,也许会比较费时,但绝对值得。
充分信任型授权必须双方对以下事项,有足够的默契与共识:
●预期的成果:管理与被管理的一方须对预期的结果与时限进行沟通,宁可多花时间讨论,确定彼此认知无误。讨论重点在成果,不在手段。
●应遵守的规范:授权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必须加以规范,但切忌太多,约束太多。
然而也不可过度放任,以致违背了原则。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应事先告知对方,避免无谓的摸索。
●可用的资源:双方确定可用的人力、物力、财务、技术或其他资源。
●责任的归属:约定考评的标准及次数。
●明确的奖惩:依据考评结果订定赏罚,包括金钱报酬、精神奖励与职务调整等等。
仍以我家为例来说明。有一年,我们开家庭会议,讨论共同的生活目标以及工作分配。会议结果不问可知,因为孩子还小,我与妻子分担了大部分工作。当时年仅7岁的史蒂芬已相当懂事,自愿负责照顾庭院,于是我认真指导他如何做个好园丁。
我指着邻居的院子对他说:“这就是我们希望的院子——绿油油而又整洁。除了上油漆以外,你可以自己想办法使院中充满绿意,用水桶、水管或喷壶浇水都行。”
又为了把我所期望的整洁程度具体化,我俩当场清理了半边的院子,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两星期的训练,史蒂芬终于完全接下了这个任务。我们协议一切由他作主,我只在有空时从旁协助。此外,每周两次,他必须带我巡视整个院子,说明工作成果,并自行判断表现成绩。
当时并未谈到零用钱的问题,不过我很乐意付这笔钱。我想,7岁大的孩子应该已有责任感,足以负担这个任务。
那一天是星期六,一连过了3天,史蒂芬毫无动静。星期六才做的决定,我不奢望他立即行动,星期天也不是工作日,可是星期一他依然故我。到星期二,我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不幸的是,下班之后,院内脏乱依旧,史蒂芬却在对街的公园里嬉戏。
我感到极度失望,忍不住想要唤他过来整理院子。这么做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却会给孩子推卸责任的借口。于是我勉为其难忍耐到晚餐用毕,才对他说:“照前几天的约定,你现在带我到院子里,看看工作成绩,好不好?”
才出门他就低下头,过不多久更抽噎地哭起来。
“爸,这好难哟!”
很难?我心里想:你根本什么都没做。不过我也明白,难的是自动自发,于是我说:“需不需要我帮忙呢?”
“你肯吗?爸!”
“我答应过什么?”
“你说有空的时候会帮我。”
“现在我就有空。”
他跑进屋去拿来两个大袋子,一人一个,然后指着一堆垃圾说:“请把那些捡起来好不好?”
我乐于从命,因为他已开始负起照顾这片园地的责任。
那年暑假我总共又帮了两、三次忙,之后他就完全独立作业,悉心照顾一切。甚至哥哥姐姐乱丢纸屑,立刻就会受到指责。他做得比我还好。
信任可以激发最强烈的动机,使人全力以赴,但需要时间与耐心。惟有经过相当的训练与陶冶,才能培养足够的能力,不致有辱使命。
我相信,善于授权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且对双方都有益处。不过授权者必须真心诚意以管理为出发点,而不是只求效果。比方整理房间,做父母的自然是得心应手。但为了训练子女,就得耐住性子,给他们时间,放手让他们去做,父母只能从旁指导。纵使一时浪费时间,将来却能省掉不少麻烦,这种投资绝对值。至于获授权的人,既拥有自主权,也就无从推委,惟有竭力达成目标,不负所托。
授权的大原则不变,权限却因人而异。对不够成熟的人,目标不必订得太高,指示要详尽,并且充分提供资源;监督考核则较频繁,奖惩也更直接。对成熟的人,可分配挑战性高的任务,精简指示,减少监督考核的次数,考评标准则较为抽象。
成功的授权是有效管理的表征,重要性可想而知。在附录二中有一则实例,说明办公时把握要点可发挥庞大的力量。
?立即行动
一、找出一件一直为你所忽略,但是会对个人或事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写下来作为近期目标。
二、根据表五-1估计自己花在这四类事务上的时间,然后连续3天记录行事历,每15分钟为1单位,验证估计正确与否。你是否满意自己运用时间的方式?有没有应当改弦更张之处?
三、列举可授权的事项及合适的授权对象,并付诸行动。
四、规划下一周的活动,依据不同的角色设定目标,再把目标转换成行动,列入行事历。一周过后,检讨自己是否成功地把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溶入日常生活,意志是否坚定?
五、下定决心,以后每周固定规划行事历,并选择一定时间来进行。
六、设计合用的表格,可参考本书范例。
发表于:
2006-12-12 10:44 学无涯 阅读(3855)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