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QAD大中华区用户年会上对话环节的讨论,对话的主题是“关于国际化挑战下的企业运营”,现场的两位企业家(美国TCP公司总裁严兆强先生和QAD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叶冠锋先生)的真知灼见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引起我的反思,写下了本文。
关于国际化的定义非常多,对于中国是否国际化的争论也非常多。但我认为,所谓的国际化关键在于“心态”上的国际化,也就是在潜意识中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国际化,在此前提下,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国际化因素就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正如制造企业必须将成本作为其做出任何决策的前提一样,他已经深入到了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因此,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一定要有国际化的理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已经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从政府、学者、企业家、甚至是平民百姓已经树立国际化的心态,已经将国际化作为考虑战略的重要环节,虽然政府及全球化的眼光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有一定距离(如版权问题、环保问题等),但是我们正在这条路上前行,逐渐的实现相应的承诺。
心态上的国际化是国际化前行中的前提,但是要让企业真正的走向国际化,国际化的视野是非常关键的,并不是一个企业有了国际化的市场就有了国际化的运营,也并不是一个企业没有实现国际化的市场就不是国际化运营的企业,而关键是看这个企业是否从战略、管理、研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建立国际化的视野,将此作为资源,有选择性的引进、消化、吸收、升级、创新,实现真正的“拿来主意”,在竞争中建立自己的核心商业价值。
此外,在国际化进程中有一个关键环节是往往被忽视的,那就是中国是国际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增强,中国市场容量的逐渐加大,中国在国际化分量越来越重,往往是“国际竞争本地化,本地竞争国际化!”。
企业要实现“国际竞争本地化,本地竞争国际化”,关键的环节是是否能真正的理解客户的需求(无论这个客户在哪?),并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及服务策略等,而非简单的市场和制造的国际化。就此而言,目前很多国际化的跨过公司在国内并没有实现国际化的战略调整(视野),因为他们仅仅是在市场层面实现了国际化,但在核心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了国际化的心态、国际化的视野,就有了实现国际化的可能,但企业还需在“流程、工具和人”三方面的要素上进行支撑,也即是要建立先进管理理念下的、符合企业具体运作的流程;选择能支撑适用这种流程变化及优化下的信息化工具;并能吸引具有这方面丰富经验的人才来实施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总之,国际化是企业运营中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话题,但也切记不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毕竟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利润是前提!
发表于:
2007-09-14 11:34 李翔 阅读(2131)
评论(1)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