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规划与执行系列(5)
——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
李翔/e-works
进行信息化规划,理清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的目的,确定了进行信息化规划的时机和明确了企业信息化规划由谁来做等问题后还,还需要进行准备的就是要给企业的相关干系人,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灌输正确的信息化观。
不要被某些专家忽悠得云里雾里,认为信息化高不可攀;也不要被另外一些专家把信息化讲得就是一个“工具”,给钱、给人、给政策就能搞定。应该让信息化回归理性,打破信息化的神秘感。
所谓信息化,就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计算机、网络(WEB2.0)、数据库等先进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内外部业务环节,及时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执行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从本质上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该定义的核心内容本人早在2011年《企业信息化系列——定义篇》中提出,最早发布于中国营销传播网,http://www.emkt.com.cn/article/48/4839.html ,并于2002年转入e-works网站,http://articles.e-works.net.cn/view/article6960.htm,其形成过程曾经借鉴了来自朱镕基总理对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一个人、机械(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它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它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它实测企业的各种功能情况,它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以期达到企业的长远目标。摘自《管理现代化》)
注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
-
管理:信息化是构建在先进管理理论之上的,例如:并行工程、CIMS、MRPII/ERP、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约束理论、敏捷制造、大批量定制、知识管理等。这些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信息系统赖以生存的养分基础,企业在选型的时候,除了关注IT技术本身之外,更需要关注系统所所承载的管理理念及商业规律。
-
技术:技术是信息化实现的载体。主要包含计算机(含软、硬件技术);网络(含安全);WEB2.0以其说是一项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模式下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数据库技术等。
-
业务: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目的。通过信息化,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有效支撑、推动及变革业务,是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应该关注信息化的核心,而不要被相关的IT技术尤其是三字经所蒙蔽,而失去了方向。这也是检验信息化应用的标准,能否支撑、推动和变革业务,是提升了业务效率,还是降低了业务效率,如果降低了业务效率,则要分析是局部效率降低,而整体效率提高,还是局部和整体效率都降低,如果是后者,则需要真正反思信息化建设。
-
数据:信息系统擅长的就是对大量数信息的处理,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及其数据处理的核心算法则能反映出不同系统优劣(但这点也是最难判断的,因此将判断归结到上述的对业务的支撑、推动及变革上)。但需切记的是:首先,数据的处理是架构在业务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表单来反推业务(看到很多顾问在实施系统时,不去分析业务,而以实现表单为目的甚是不解,这可能是系统实施的快捷办法,但个人认为是不太负责的办法);其次,信息系统需要解决三层(执行层、战略层、决策层)的数据信息,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执行层;第三,信息系统所能做到的仅仅是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而已,并不能代替相关决策者进行决策,真正的决策还得依靠人脑,当然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数据处理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最后,就是通常说的“垃圾信息进、垃圾信息出”,信息系统并不能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唯一性,数据准确性需要依靠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即要将数据质量问题,当成一个质量事故来看待!(详见《IT系统数据展现值得关注》,http://blog.e-works.net.cn/12573/articles/91613.html)。
-
三层决策:所谓三层决策就是信息系统建设时应该考虑的是贯彻到执行层、战略层、决策层中,而不是现在的很多信息系统的开发往往更多关注是执行层面的内容,而缺乏对管理层、决策层的支撑。
只有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后,企业的决策管理者将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回归到业务本身,这样就不会轻易被专家和厂商所忽悠。
关于信息系统的建设,我比较推崇的理想模式可参见相关博文《信息化理想运营模型》,http://blog.e-works.net.cn/12573/articles/55834.html。
发表于:
2012-04-11 09:01 阅读(945)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