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2025年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最近来访

留言簿(0)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1. re: 解读2012全球PLM发展趋势(市场篇)
1--lh120855
2.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五)
好期待能有机会去德国交流经验啊~~·--笑雪飞
3.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起航(1)
好帅!!!--笑雪飞
4. re: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原来什么都可以在固定规则之外有合法的变通处理方法呵,学习了~~--原子
5. re: 《企业信息化评估详解》简介
李总,你好,如何购买这本书?--江西映山红
6.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10)——汉诺威之旅(下)
写的很好--Jascom
7.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7)——SAP未来工厂实验室
SAP公司在全球130个国家拥有多少家用户呢?第一段的表述有点没看懂。。。--zhang紫娟
8.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2)
谢谢黄总!--李翔
9.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7)——SAP未来工厂实验室
谢谢黄总的提醒,已经改了,谢谢!关于演示实例讲可以,但是要变成文字可能难度有点大哦--李翔
10.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2)
ABAS erp的合理构建 应该是合理架构--黄培
11.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2)
是用户忠诚度为92%。--黄培
12.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7)——SAP未来工厂实验室
建议把几个演示的实例介绍一下。--黄培
13.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7)——SAP未来工厂实验室
应该是WIPRO--黄培
14.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五)
感谢@zhang紫娟 提醒,已经修改,谢谢!--李翔
15.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起航(1)
<div style="background:#F3F3F3;border:1px solid #ccc;width:95%;margin-left:6px;margin-bottom:5px;padding:5px;font-size:12px;color:#000"><div class="tL">以下是引用freemancwj在2015-04-16 08:43的发言:</div><div class="tL" style="padding-top:10px;">2015年6日应该为2015年4月6日</div></div>感谢提醒,已经修改,谢谢!--李翔
16.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起航(1)
2015年6日应该为2015年4月6日--freemancwj
17.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五)
看完全文,对MES和魔比乐园都有很深的兴趣。不过,李总大概是写的过程比较匆忙,文章中的“由坐而立、有立而倾”,是否为“由立而倾”?以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市场环境”是“激烈”吗?--zhang紫娟
18.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2)
同意Peter先生的观点,是人驱动商业运转,而不是技术驱动商业。--qilin
19.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4)
好赞!!--bikingfree
20.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起航(1)
继续关注!感谢分享--longlong899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近日在采访一位全球知名ERP厂商的行业资深顾问时,问及他对中国ERP产业的评价,一语道破了中国ERP厂商与国际顶级ERP厂商之间的差距,其说:

中国的ERP软件公司是将ERP作为一个商品化的软件产品来做的,因此在没有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就将ERP产品做出来了,并且买给了企业,因此客户也认为这就是ERP,但使用一段时间后,问题出来了,于是软件厂商就忙于应付,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真正的ERP是需要软件公司与企业去仔细研究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由此联想到QAD中国区总经理缪青在316e-works举办的首届制造业CIO年会上的发言,他强调“QAD首先是一个咨询公司,其次才是软件公司”。

由此观来,缺乏对商业模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是目前中国ERP软件公司问题的根源!中国的其他行业何尝不是如此?

发表于: 2007-03-29 08:32 李翔 阅读(4693) 评论(6)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评论列表
# 中国有值得研究的商业模式吗?
2007-04-01 20:19 | 看着办 | 1楼
有点道理。
但博主如何看待“中国的企业有健全的商业模式可值得研究的吗?”
# re: 中国ERP厂商差距的根源
2007-04-03 09:23 | 李翔 | 2楼
这个问题的确比较难于回答,当时我在问这位资深顾问的问题时,有一个就是关于中外汽车企业的优劣分析时,也谈到了这一点。
“由于汽车行业的商务模式非常负责,成熟的体系也有很多流派,中国的企业缺乏这方面的沉淀,往往是听到一个好的流程,觉得不错,就引用到企业中去了,而不去思考这个流程与其他的关系,它所蕴含的本质是什么,不是系统的实施,因此在整体的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上显的不是很成熟。”
因此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 re: 中国ERP厂商差距的根源
2007-07-09 16:16 | x_wen | 3楼
确实如此,国内ERP厂商真的是为软件而软件,虽然这样做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存的需要,但永远也不会有发展
# re: 中国ERP厂商差距的根源
2007-07-12 18:29 | 鐪熸寶 | 4楼
一轰而上,看看国外这个行业的总收入再折算出中国市场的预计总收入,只想早日见钱不愿苦练内功,好象这块大蛋糕在等着自己去吃。有个企业的宣传说一年上40000个ERP,几年就占领国内市场了。仿佛又回到了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愿这个过程早日结束,大浪淘沙,ERP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 re: 中国ERP厂商差距的根源
2007-07-23 14:32 | 千秋评论 | 5楼
这个说法不是太准确。因为在中国大陆市场所谓ERP的定义,是个极其广义的概念,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状况划分高中低端,低端的ERP实际上就是一个类似OA或者财务记账的软件系统,不需要太多的实施与导入;中端的产品就是一般化的ERP,不可能涉及到太多的非标准化的作业;而高端软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系统(不说软件,说系统,其实差别是非常大的)。由于中国市场在高端上的需求并不十分的强烈,加上国内厂商的经验不足,因此就针对中低端玩了。
# re: 中国ERP厂商差距的根源
2007-08-19 16:39 | 黄培 | 6楼
这次参加SAGE的用户大会,与一个咨询顾问聊这个问题.他认为,国外的ERP在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方面的确考虑得细得多。在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在软件的开放性方面,在对Web的支持方面,考虑得很透彻。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