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权威定义应该是参照国际咨询公司Gartner给出的定义:“ERP是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的下一代,它的内涵主要是打破企业的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实现供需链制造。”详见陈启申老师所撰写的权威著作(《ERP――从内部集成起步》)。
但在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我更愿意用如下的方式来同企业沟通什么是ERP。
首先是E(Environment),即环境,企业实施ERP的环境建设。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其中硬环境建设很好理解,就是要运行ERP所需建设的硬件、网络及安全环境,这是很多企业都能意识到,并且通过资金投入可以做得很好的。但软环境建设在很多企业就做得不是那么到位了。企业ERP软环境的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公司所有员工,尤其是业务骨干员工要有ERP的意识。所谓ERP的意识包括三方面,首先是思想准备上的,就是上ERP是大势所趋的事情,不是上不上的问题,是考虑如何上,什么时机上的问题,是不成功就成仁的事情;其次是理念准备上的,要深刻理解ERP的内涵,即实现管理与IT的融合,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这点准备得比较到位的话,在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是管理为系统让路,还是系统为管理让路”的激辩了;最后是在知识准备上的,即项目组成员和核心业务骨干对ERP相关知识体系的学习和消化,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方能在实施的时候实现科学化,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总之软环境建设就是“知理”的过程,是很多企业需要补课的。
其次是R(Resources),即资源,信息资源。ERP是通过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来实现对业务的支持的,因此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数据资源的质量,否则系统所体现出来的数据是无法支撑管理的,关于这点相关的讨论比较多,在这里不再展开,但想强调的一点是,做到数据资源的有效必须要做到“三性”,即及时性、准确性和唯一性,其中数据的唯一性尤为困难,要考虑不同系统之间数据来源的数据冗余的处理。
最后P(Process),即流程。ERP所解决的问题是管理问题,管理问题是通过业务流程来实现的。要做到流程管理,就是要做到流程的可视化、流程的可监控和流程的可优化。
流程可视化就是如何有效的描述流程。正确的流程的表述方法不应该是目前人们所通常采用的如采购流程、销售流程等“线状结构”表述方式,而是一个“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交点对应的是管理功能,他们相关关联,相互作用,因此对于流程的描述应该采取如“地图”的描述方式,并且能如地图的显示一样,根据不同的显示比例来显示不同的流程精细度,如果企业能采用这样的描述方式来规划IT蓝图,我想在即便没有实施IT系统,对企业管理也会大有帮助。
所谓流程可监控,是在ERP实施后,可以实现对流程中的关键节点的关键数据进行监控,通俗的讲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检测体系,例如人生病时,往往会通过测血压、检验血、B超检查等手段来判断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反观ERP系统(包括其他IT系统),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如何有效的进行检查?
所谓流程可优化,就是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或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流程优化的方法并提前预知优化好的效果,要做到这点除了相关的措施、策略之外,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也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要做到流程的可优化,除了优化方法之外,ERP的柔性(即可方便、快捷地支撑流程优化的要求)是非常关键的,否则流程的可优化将是一纸空文。
总之,如果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能真正实现环境、资源和流程三者完美结合,何愁实施不成功,当然要实现以上的结合,除了企业是明白人之外(详见:《信息化需求管理是IT的第一要职》,http://blog.e-works.net.cn/12573/articles/15775.html),也需要ERP供应商能够沉下心来认真研究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及与之支撑的关键技术的突破,而非停留在简单的功能实现和概念的炒作上!
尊重原创者工作是基本道德的体现,如想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发表于:
2008-07-06 07:38 李翔 阅读(1508)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