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2025年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最近来访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1. re: 解读2012全球PLM发展趋势(市场篇)
1--lh120855
2.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五)
好期待能有机会去德国交流经验啊~~·--笑雪飞
3.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起航(1)
好帅!!!--笑雪飞
4. re: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原来什么都可以在固定规则之外有合法的变通处理方法呵,学习了~~--原子
5. re: 《企业信息化评估详解》简介
李总,你好,如何购买这本书?--江西映山红
6.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10)——汉诺威之旅(下)
写的很好--Jascom
7.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7)——SAP未来工厂实验室
SAP公司在全球130个国家拥有多少家用户呢?第一段的表述有点没看懂。。。--zhang紫娟
8.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2)
谢谢黄总!--李翔
9.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7)——SAP未来工厂实验室
谢谢黄总的提醒,已经改了,谢谢!关于演示实例讲可以,但是要变成文字可能难度有点大哦--李翔
10.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2)
ABAS erp的合理构建 应该是合理架构--黄培
11.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2)
是用户忠诚度为92%。--黄培
12.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7)——SAP未来工厂实验室
建议把几个演示的实例介绍一下。--黄培
13.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7)——SAP未来工厂实验室
应该是WIPRO--黄培
14.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五)
感谢@zhang紫娟 提醒,已经修改,谢谢!--李翔
15.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起航(1)
<div style="background:#F3F3F3;border:1px solid #ccc;width:95%;margin-left:6px;margin-bottom:5px;padding:5px;font-size:12px;color:#000"><div class="tL">以下是引用freemancwj在2015-04-16 08:43的发言:</div><div class="tL" style="padding-top:10px;">2015年6日应该为2015年4月6日</div></div>感谢提醒,已经修改,谢谢!--李翔
16.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起航(1)
2015年6日应该为2015年4月6日--freemancwj
17.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五)
看完全文,对MES和魔比乐园都有很深的兴趣。不过,李总大概是写的过程比较匆忙,文章中的“由坐而立、有立而倾”,是否为“由立而倾”?以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市场环境”是“激烈”吗?--zhang紫娟
18.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2)
同意Peter先生的观点,是人驱动商业运转,而不是技术驱动商业。--qilin
19.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4)
好赞!!--bikingfree
20. re: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起航(1)
继续关注!感谢分享--longlong899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2015德国工业4.0之旅(8)——印度制造来了

李翔

413日,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1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展吸引了来自近70个国家的6500家展商,本届展会主题为“融合的工业-加入网络”,是不是与我们的“物联网+工业”有异曲同工之感。

作为中国人,在进入汉诺威时的感觉是沉重的,因为除了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之外,来自亚洲的另外一个国家——印度制造开始粉墨登场。




印度是此次展会的合作伙伴国(中国曾经是2013年的合作伙伴国,由此可见汉诺威已经将展会运营到了相当的高度),很自然地成为本次展会的主角,在展厅的内外的显著位置到处都是“MAKE IN INDIA”,据悉有400余家印度企业参加了本次展览会。

印度总理莫迪专程到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展,并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陪同下参观了工业展,“2015德国工业4.0之旅”微信群中有小伙伴说与两位领导擦肩而过。


(照片来自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传播部

从官方的数据来看,2014年至2015年,印度的经济增长在7.4%。在欧盟,德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10年来印度和德国的贸易额翻了一倍。据德勤2014年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来看,印度目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位居全球第四,预计到2018年,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强国。



“印度具备成为制造业巨头的几乎所有的关键因素:人口红利、具有吸引力的国内市场、运输与劳动力上的比较优势、对美元相对较低的汇率,以及低政治风险。”印度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有强的类似性,相比中国而言,印度在语言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尤其通过多年的IT外包服务的运作,在与西方国家的商业合作上比国内很多企业具有优势,如果将这些优势进行叠加,印度制造将对中国制造带来较大的威胁。







另据官方报道,本届汉诺威工业展,中国有1100多家企业参展,成为东道主德国之外的参展企业最多的地区,占总参展企业数(6500)的1/6还强。可能我是外行看客的缘故吧,切身的感受是:中国的元素有,但很分散,有种群龙无首之感。多数为零部件加工企业,鲜有让人有眼前一亮,愿意驻足的展台,更难像西门子、SAPKUKA等企业无论是从概念、产品、技术、展台布局等都让人流连的展台。

因此,在没有政府参与的情况下,中国制造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整体形象,是值得深思的。



虽然在制造业印度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同中国形成正面的竞争,但是已经能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从之前出国满大街的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到现在要 发现“Made in China”的产品还是需要费点功夫的,一方面高端产品逐渐回流,另一方面中低端产品分散到了越南、印度等地,中国制造的两面夹击的现象已经较为明显。

全球性的制造业产业分工的平衡已经被打破,新的平衡还未形成,要想长期保持中国制造的优势,仅靠少数企业的优势是很难形成了,需要像德国的制造一样,需要有植根于骨髓中的工匠精神;要实现转型升级,单靠简单的学习和模仿已经很难维系,需要有大批的制造型人才作为支撑;要实现持续发展,仅靠国内视野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正如“2015德国工业4.0之旅”的代表们在返程的大巴上形成的共识:“少些浮躁、多些耐心;少些概念,多些研究;少些口号,多些政策;回归制造企业应该关注的本质内容,做实、做精、做强”。

发表于: 2015-04-21 08:42 阅读(3559)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